镜泊湖火山熔岩洞首次发现古人类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熔岩阶上发现大量炭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鹿科动物下颌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狼牙齿。

10月25日,本报记者与地质专家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考察时,发现了多处古人类的生活遗迹。经历史学者鉴定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靺鞨族先民的生活遗迹。这是我市首次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发现古人类遗迹。

当天下午,本报记者随黑龙江省地质专家进入神羊洞主洞口,对镜泊湖火山熔岩洞进行地质考察。在距离主洞口200米左右的洞穴内,记者发现了多枚疑似古陶片的黑色“薄石块”。

10月26日上午,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历史学者。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刁丽伟教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博物馆馆员阚德刚立即驱车赶到现场。

经鉴定,本报记者发现的“薄石块”为轮制灰白泥制陶片。随后,本报记者随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历史学者对神羊洞又进行了详细踏察。在熔洞深处,借助强光灯又发现了大量人类用火的痕迹。在疑似古人留下的炭灰中,还夹杂着鹿科动物骸骨和牙齿。另外,洞内夹沙陶片、轮制灰白泥制陶、绿釉古陶片等各类陶片随处可见。

据两位历史学者介绍,从熔洞采集的陶片虽然形制不同,但基本属于同一年代。从烧造工艺和器型来分析,其年代接近于隋唐时期,距今1300年左右,应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靺鞨族先民的遗物。同时发现的一些动物骸骨和牙齿,经初步鉴定为鹿和狼的。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历史学者表示,根据这些生活遗迹、陶器以及动物骨骸来判断,这个火山熔岩洞应该是唐朝渤海国时期人们的一个临时宿营点,或者狩猎点,动物骨骼的出现也符合靺鞨族先民狩猎的生活特征。

据介绍,镜泊湖周边存在着上至商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的多处不同时期的古遗址,但在火山熔岩洞内发现相关遗址尚属首次。这次神羊洞考古发现,为研究唐代渤海国时期靺鞨民族的生活方式、活动范围、迁居路径将提供重要的实物证据。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