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现世 官员称香港水下考古队功不可没(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22日,广东阳江浓雾中,“南海Ⅰ号”在救护船舶的保护下成功出水。图为海警在起吊现场海域穿梭巡逻。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海Ⅰ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中国政府对“南海Ⅰ号”文物的考察和打捞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直至2003年,文物部门确定对这个装满秘密的古沉船实行整体打捞的方案,“南海Ⅰ号”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而如此大规模地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成为首创。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参与打捞发掘的阳江官员表示,从“南海一号”发现至今,香港考古队出钱出力,提供资金、捐赠、设备的同时,还帮助培训了一批水下考古人员,为“南海一号”的成功出水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南海一号”是一艘在1987年由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有关公司无意中发现的南宋沉船。据全程参与“南海一号”工程的官员回忆,当时就有香港人在英国公司工作参与了该项目,关于发现“南海一号”的消息也是最先从香港传入内地的。

提供卫星声纳工作船

当英国人准备在沉船遗址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站出来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使“南海一号”得以保存。但是,当时中国没有水下考古项目,相关设备和人才都不具备,爱国的香港同胞捐赠了100万资金,供有关部门打捞之用。

不过,由于经费和国内水下考古力量不足等种种原因,工作后来一度搁置。1999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到香港进行水下考古项目时,当时的队长张威认识了在港经营潜水用品的陈来发,张威谈及一艘古船沉没在南海,因资金、技术不足无法打捞,陈来发即表示很有兴趣提供协助。

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努力和促进下,香港同胞成立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协会出钱出力,提供一艘备有卫星导航、声纳搜寻系统的工作船,重新启动寻找“南海一号”的进程,也是在这次寻找中,确定“南海一号”所在地的具体位置。

港人传授潜水新技术

2001年,中国水下考古培训研究基地落户阳江海陵岛,此后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派出三名具有国际认可资格的水下考古人员前来,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中国水下考古队培训了20多名学员,传授包括高氧潜水等新技术在内的潜水技术和水下考古所需的专业技术等。

对此,阳江官员指出,一直以来国内媒体对于香港贡献方面涉及很少,实际此次“南海一号”能成功出水曾得益于香港人的爱国和大力帮助,他们出钱出力,言传身教,对开创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做出了贡献,香港水下考古队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