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云居寺发现我国最早佛殿 距今已1396年

房山区云居寺景区文物部门昨天对外发布,经过考古专家4个月的考察研究,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已经被认定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是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距今已有1396年。

雷音洞是人工构建的佛殿

今年5月28日,房山区政府成立房山石经及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聘请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等多名考古专家进行研究。

昨天上午,考古专家向新闻媒体通报了研究最新进展。 

通过对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进行考古调查和测绘,发现雷音洞的门、窗、柱、柱础、地面都是按照佛殿的形制建造的,根据唐朝贞观年间的《冥报记》、唐开元年间金仙公主塔上的题记、元朝时期石经山碑刻的记载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片,均表明雷音洞是一座利用自然山洞、经过精密设计、人工构建的佛殿,而不是一般性质的藏经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存95%遗物是初始构建之物

此外,根据洞中密藏的佛舍利题记,可以确定雷音洞建成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早于山西五台山现存两座唐代佛殿。因此可以说,雷音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现存95%遗物都是初始构建之物。

据悉,雷音洞之前曾向市民开放过,后来因为文物加固关闭,文物部门表示,文物加固完成后,雷音洞将重新对外开放,但具体时间未定。

- 揭秘

四根千佛柱经精密测量设计

测量表明,尽管是不规则方形,雷音洞大门的轴线和佛舍利地穴的轴线以及雷音洞正壁的轴线,有严格的对位关系,四根千佛柱的几何中心点与佛舍利地穴的中心点重合,这些都说明当初建造雷音洞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经过精密测量设计的。

考古还发现,雷音洞的四壁皆为人工构建,内砌牢固的石衬墙,外镶石经板。雷音洞的遗迹显示,经板规格是僧人在刻石经之前,就精密计算过刻经的数量和字数。高3尺、宽2尺的经板规格,应该是按照隋代官式写经的版式,即每纸27行、每行17字的规格,以一块经板大约刻2张纸的大小来确定的。

- 存疑

8000斤千佛柱不知如何上山

石经山雷音洞内的四根千佛柱,共雕刻佛像1056尊,雕工精美。

遗迹显示,四根千佛柱都是在山下预制打磨平整后,再运到石经山上雕刻的。

四根千佛柱每根重约7000-8000斤。面对石经山崎岖、狭窄、陡峭的山路,古代先人是如何将四根庞然大物运至雷音洞的,考古专家们尚无法解释。“即使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除了使用直升机吊上山,目前还难以想出其他的手段。”考古专家介绍说。

责任编辑:倪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