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已经准备就绪 等待“南海Ⅰ号”入内(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在蓝色“水晶宫”外围清理杂物。

19日上午,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及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领导来到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视察。景李虎向记者表示,为了满足媒体对“南海Ⅰ号”出水的报道,他们将提供最佳的采访环境。

景李虎还透露,在“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将立即封堵“南墙”,将采取人工加水的方式,保证“南海Ⅰ号”在沉箱中不发生干裂。如果打捞顺利,将于28日在博物馆前举行庆功大会。

央视将现场直播打捞过程

阳江市文化局局长冯绍文介绍说,目前“南海Ⅰ号”的新家水晶宫已经完成,达到了“南海Ⅰ号”出水入宫的要求,施工人员正在24小时对其他拱厅进行清理、安装玻璃幕墙。

景李虎表示,从“南海Ⅰ号”策划施工到现在,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考古打捞人员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这次报名参加报道‘南海Ⅰ号’的媒体达到76家,我们会在乘车、安全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并且为媒体提供最佳的位置拍摄”。为直播“南海Ⅰ号”出水的盛况,中央电视台出动了50名工作人员,将在水上和水下现场直播。昨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已经进入打捞现场安装调试设备。

据在打捞现场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工作人员介绍,华天龙号将于今日完成对16个吊点的“落吊”工作。半潜驳“重任1601”也完成了抛锚定位,停泊在1000米外的海面。随着出水时间的日益临近,边防官兵也加强了警戒,一周以来,阳江有两艘海艇进行武装巡逻,禁止不明船只靠近打捞现场。阳江市边防支队又准备了6艘快艇用于应急使用,确保打捞现场安全。

上岸后60天人工加水保湿

景李虎告诉记者,“南海Ⅰ号”出水时间暂定在22日上午10时。上、下沉箱之间相连的36块节点已切割完成28块,在沉箱的四周还连着8块节点,防止上、下沉箱发生位移对箱内的“南海Ⅰ号”造成损坏。

按照出水计划,22日零时开始对剩下的8块节点进行切割。当日8时,华天龙号开始准备起吊。上午10时,世人瞩目的“南海Ⅰ号”将冲破800年的黑暗,重见天日。

“南海Ⅰ号”出水后,将由华天龙号起吊放置到半潜驳“重任1601”上,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工作人员将对沉箱加固。随后,半潜驳托着“南海Ⅰ号”将缓缓驶向水晶宫。景李虎说,半潜驳与码头对接还需要潮汐的帮助,在潮水与船体达到最佳的平衡点时,工程人员将立即将沉箱拉移入宫。

沉船入宫后将立即封堵“南墙”,时间约为60天。在这期间,水晶宫内还未注入海水,“为了保证‘南海Ⅰ号’存在的环境不发生改变,我们将采用人工加水防止船体及文物发生干裂等变化”。

游客将可在水中看古船

为方便游客更好地参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阳江市文化局局长冯绍文在现场向记者介绍,博物馆从西至东分别为1、2、3、4、5号拱(如右下图),而6号拱在1号拱的内部。游人来参观时,可从2号拱的前、后两条通道入宫,走上楼梯向西行则进入1号拱,“1号拱将展示出水的文物‘宝贝’,通过1号拱向上走则进入6号拱,6号拱是珍品馆,专门放置出水文物中的稀世珍品”。

游客通过2号拱向东则进入了整个馆的最精华部分3号拱“水晶宫”。游人可在水下观光走廊透过透明率极高的压克力板俯视“南海Ⅰ号”原型,还可以观看考古人员在现场的发掘工作,就像参观“海洋公园”一样。“4号拱和5号拱分别是储藏文物的仓库和考古人员的办公地点,暂不对游人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水晶宫已准备就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海Ⅰ号”将从这个码头上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捞后,“南海I号”将被安置于由广东省政府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