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兵洞最新发现:既是地下兵城 又是贸易场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宁夏灵武的藏兵洞近日爆出惊人消息:根据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对藏兵洞二期的发掘记录表明,除了防守边关时期形成地下运兵、伏击的防御工事作用外,藏兵洞还在边关互市期间充当着储藏、交易、展示场所的角色。更让人惊叹的是,它与此前的藏兵洞一期洞道相通。

冰冷、残酷的藏兵洞居然同时兼备着“和平使者”的功能,这不得不令人探究。而这段被发掘出“战争与和平”的藏兵洞二期洞道20日就将对外开放。

藏兵洞为明代边塞藏兵、藏物及出奇兵之所。其洞道蜿蜒曲折于3公里长大峡谷的断崖之中,形成上下、左右相连,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它与长城、峡谷、沟壑、城堡等共同构筑成内外相连的立体军事工程体系。

记录显示,这段新发掘出的藏兵洞总长2600米,主体洞道宽约2米,高约2.2米,面积约6850平方米,与2006年清理开放的藏兵洞分别位于红山堡大峡谷两侧,洞道相通相连。进入其中,不难发现:它巧妙地利用了万年风雨侵蚀形成的天然黄土“钟乳石”洞道,开凿成具备储藏功能,并具隐蔽、转移和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

新藏兵洞内辟有众多土室,除可供官兵藏身休憩之外,更多的是作为当时边贸货物的秘密仓库之用。其中不乏水井、厨灶及陷阱、暗器孔道等生活和作战设施。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非陷阱莫属。狭窄的坑道内,地下木钉高耸。一旦有人来犯人,落下后非死即伤;还有一处,锋利的木钉被固定在相向转动的两个轱辘上,人一旦落下,惨不忍睹;还有一道“生死门”,左右相向,令人迷惑。

据史书记载,明代鞑靼、瓦刺贵族多次从灵州至盐州拆墙南下入侵掠夺,但从未攻破红山堡。不得不说,这与藏兵洞等防御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着极大关系。

此外,藏兵洞二期还出土了马镫、秤、油灯、斗、升、格、皮囊、弩等文物11种,其中铁制马镫出土182件;明清时代的铜杆、木杆秤共出土171件;铁质油灯10盏;木制斗、升、格等量器共出土36件;皮囊7件。

目前来看,它是我国唯一将奇绝的黄土“钟乳石”景观和多功能藏兵洞完美结合的人工洞穴,并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座宏大的地下兵城和物资仓库。

责任编辑:倪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