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土保留最完整东汉古墓 再现两千年前民间生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模仿生前住宅的陶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结构保存完好的东汉砖室墓。周雯/摄

从墓室规模和大小分析,估计是显赫家族

秦始皇的兵马俑开辟了中国的厚葬风俗,之后平常人家如何对待自己过世后的住所呢?昨日上午,在广州动物园原犀牛馆所在地,一处全长9.74米的东汉砖室墓完整地展现。据介绍,这是近年广州地区考研发现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而该址附近,另掘出3处墓葬。

“陶屋基本按照生前住所的模样烧制,特别是牲畜棚内饲养量大,而且有望楼,楼上还有玩耍的人,这个家族应该是很富裕的。”

——考古专家易西兵

掘出保留完整的砖室墓

一条墓道通往封口的墓门,经过半米长的甬道,到达宽约7.13米的横前堂,两个并排的墓室与前堂相连。位于动物园北面的原犀牛馆所在地,这座东汉时期的夫妻合葬砖室墓,用36cm×16cm×5cm的方砖堆彻而成,预估需耗费近一万块方砖。红黄、灰黄、青灰的花纹方砖设计,加上圆拱形的墓顶,完全不见墓葬的死气沉沉。

广州市考古所研究员易西兵介绍,这是近年来挖掘的结构最为完整的东汉古墓,“东汉时期盛兴厚葬,生前有阳宅,死后有阴宅,所以在设计上很像居住的房子。”自秦代之后,厚葬风行一时,但能采用厚葬的人也非等闲之辈,“从墓室的规模和大小看,应该是显赫家族。”但由于距今近两千年,盗墓严重,东汉时期建墓无碑,对于所葬何人,已无从考证。

完好陶屋验明家庭显赫

如何判断家庭显赫?易西兵介绍,棺材和尸骨已荡然无存,被盗掘一空后,墓内仅剩下20余件陶俑,其中5件人俑,近10件牲畜俑,及少量陶罐。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毫发无损的陶屋,“陶屋基本按照生前住所的模样烧制,特别是牲畜棚内饲养量大,而且有望楼,楼上还有玩耍的人,这个家族应该是很富裕的。”易西兵分析,墓内出土的人俑包含男女侍俑,进一步证明这个家族有较好的经济能力。

就在该墓穴的周边,一连挖出另外3处墓穴,涵盖南朝、隋和明代等三个朝代。其中南朝墓穴为双层,但该墓穴的身世之谜需待日后揭晓。据悉,7月初动物园犀牛馆整修,挖至土层1米以下,便发现了该东汉墓穴。易西兵表示,目前正在协商之后的用途,由于该墓穴属近60年来保存最为完整的东汉墓穴,希望能原址保护。

出土文物

可研究广州人当时生活

栩栩如生的牛、猪、鸡等牲畜,以及侍奉主人的男女侍从,还有生前居住的屋宅原型,都以陶俑的形式烧制而成,陪同墓主入葬。注重厚葬的东汉时期,墓葬是死后的微型宇宙,也是生前对自己的一种寄托。“这些陶俑也表明了生前该墓葬主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不仅是研究墓葬习俗的保贵材料,也是研究当时广州人生活风俗的材料。”易西兵分析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