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米长卷隐居闹市200年 很像《清明上河图》(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电影《疯狂的石头》里,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被发现后,拿到重庆罗汉寺展览而引发诸多搞笑故事。类似桥段在现实里也惊人再现——昨日地处重庆闹市的罗汉寺表示,最近整理寺里资料时,发现一幅两百多年前的清代“五百罗汉”长卷,虽然上卷遗失,但仅存的下卷里众罗汉栩栩如生,为重修罗汉堂找到难得的造型范本。

“五百罗汉”隐居藏经楼

由于山城气候潮湿,罗汉寺内的罗汉堂泥像损坏严重。前不久,罗汉寺表示,将以传统工艺重塑五百罗汉像,期待全国能工巧匠竞标。就在竞标激烈之际,昨日,罗汉堂雕塑制作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小东称,12月1日下午,整理寺院资料时,“在藏经楼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无意中发现堆放在杂物里的长卷,随手打开一看,简直让我目瞪口呆,里面的罗汉像细腻精巧、神态逼真,正是重修罗汉堂最需要的造型范本!”

据了解,罗汉寺拥有大量藏经、文物和字画,包括《碛砂藏》、《频伽藏》等古代珍品,但这种“五百罗汉”长卷还是第一次发现。遗憾的是,目前长卷仅仅只有下卷,上卷已经遗失不知身在何处。张小东表示,本月30日将在罗汉堂里公开展出该长卷,供市民与专业人士欣赏,同时也向全国知情者征集上卷的下落。

画面很像《清明上河图》

昨日下午,在该寺会议室里,这幅神秘的“五百罗汉”下半卷终于亮相:整幅画卷长16.72米,宽0.54米,全画名为“眼开一梦神通万般”,众罗汉像给人第一印象是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画中罗汉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憨厚滑稽;姿式有正襟危坐,有跷腿抱膝,有张口振臂;罗汉们或持物,或不持物,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如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

欣赏完长卷后,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表示,从落款看此卷为清代画僧丁元公所绘的绢本长卷,“采用工笔重彩手法,画中集山水、人物、花鸟于一体,构思巧妙。图中人物三五一聚,顾盼回首表情各异,极为生动。山水为青绿设色,近景多奇石古树,走兽翎毛隐于其间,很像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

随后他指出,“长卷‘引首’的纸质为清代独有蜡签纸,而且画作里出现大量‘墨霜’,由此可以推断此画至少已经有两百年历史,估计是在乾隆之后的嘉庆年间所作。”

罗汉上卷毁于大轰炸?

佛教传入中国后,宣扬罗汉的绘画作品不少,但大多只有十八罗汉或十六罗汉,像这样出自一人之手,数百罗汉跃然纸上的大型画作尚属少见。记者昨日咨询市博物馆历史学家庄燕和,他表示,如果罗汉长卷一直是寺院文物,那么上卷可能已经毁于重庆大轰炸。“1939年5月4日,3批27架日机轰炸重庆,对毫无军事目标的市中区集中投弹,炸弹落到都邮街、小梁子、夫子池、七星岗一带,繁华的商业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同时,罗汉寺连同庙内500多个精美的罗汉一起被炸毁。”

寺院:历代相传之物

专家:文革抄家物资

对此“五百罗汉”长卷的来历,寺院与专家众说纷纭。寺院表示是历代相传的文物,而专家则认为可能是文革期间流失民间的抄家物资。

罗汉寺知客师觉安表示,“罗汉寺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原名治平寺。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罗汉改名罗汉寺。当时就传说寺院里确有‘五百罗汉图’,只是一直没找到原图,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美院重修罗汉堂时,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范本。”

不过对此说法,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披露,该长卷也有可能是抄家物资流落到此,“文革期间,由于抄来的东西太多,有些抄家物资就存放在罗汉寺里了。直到文革结束,被抄家的人们才来领走了一部分。”就其长卷价值而言,他表示由于没有相对参照物,很难估计作品的价值,“画家投入精力起码在一年半载,对于寺院而言,可能是无价的。”

罗汉寺曾多次重建

罗汉寺始建于宋朝治平年间(1064-1067年),1752年曾重建。寺院里最著名的五百罗汉堂建于1885年,塑像风格仿新都宝光寺。1940年遭日机炸毁,1966年再度毁于浩劫,1982年开始重建,由四川美院设计在1986年春完工。当时,五百罗汉堂造像总计524尊,除孔雀明王佛、药师佛、四面观音、弥勒、地藏和济公外,其余518尊均为罗汉像。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