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芝兰湖消失千年 边界遗址赫现广州东风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清广州护城河河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米厚淤泥或为芝兰湖遗留。 宋代水井还有活水涌出。 新快报记者孙毅/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风西路小学盘福校区考古发掘现场。

两侧石头河堤逐渐聚合,拢于宽约半米的石阶拾级而上,一个明代小型埠头完整裸露。昨日下午,在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盘福校区内的建设工地内,广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易西兵介绍,经过两个月的抢救性挖掘,发现了完整的明清广州护城河河堤西北角,更令人兴奋的挖掘,是从未面世的芝兰湖边界。

2米厚淤泥或为芝兰湖遗留

掘地7米之深,在唐代地质土层,一摊约2米厚黄红色的淤泥裸露在外。易西兵介绍,推测该地块在唐代为水域,而当时的历史记载,这个方位是广州城外的芝兰湖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南汉时期(距今上千年)芝兰湖风景秀丽,随着环境变迁,之后变成沼泽,而逐渐消失于世。

“这是第一次发现芝兰湖的边界。芝兰湖位置的确定,也解开了南越王墓修建的疑团。”易西兵分析称,芝兰湖在消失之前,作为珠江航道和象岗山的重要连接,形成完整的水运通道,“南越王墓的石材来自莲花山,通过水运抵达象岗山,芝兰湖便是重要的必经之地。”

明清护城河现出完整原型

就在该遗址之外的2米距离,记者看到一个完整的小型埠头,石阶与河堤均保存完整。易西兵介绍,这个河堤为明代修建,应当是明清广州护城河西北边界。在1860年的广州河道地图中,并未标明该处河堤,易西兵认为,“当时并未发现西北这一处河堤,这次的发现,基本补齐了明清广州护城河原貌。”

此外,在宋代土层,一口仍有活水涌出的水井保存完整,据了解,该区域唐代为芝兰湖,宋代时便已有人居住。同期挖掘出土的文物件数并不多,以唐代和明清水罐为主。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一件唐代长沙窑的执壶,黄釉仍在,图岸为胡人跳舞。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