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东山出土一明代石俑

“几名工人在海宁东山西麓修路时,挖出了一只古怪的石俑,文保部门有关人员说这是正宗的明代石俑,还和一位进士的墓有关呢!”昨天上午,有热心读者向晚报打来报料电话,希望记者能去看个究竟。

记者赶到海宁东山,却获悉出土的石俑已被带到海宁市博物馆。在海宁市博物馆,记者详细了解了这只石俑的有关情况。文保人员说,这是明代进士费滂墓道的一个“守卫者”,“它的发现意义重大”。

修路时挖出石俑

海宁硖石东山西麓的原东关厢54号附近,有个两柱高约4米、间距约2米的石灰石质冲天式牌坊,做得很讲究。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牌坊上的“明进士澹山费公墓道”等字样还非常清晰。报料人所说的这只石俑,就是在距离牌坊不远处的一条路边的大土堆里发现的。

昨天上午,记者看到在这条路边有数名工人正在烈日下工作。他们的身边,除了一台挖掘机,却不见石俑的任何踪影。记者向这些工人了解情况时,其中几人向记者证实,“是有这回事,但那只像狮子又像老虎的小石兽已经被文保人员带走了!”

据工人介绍,那只古怪的小石兽,是一位姓丁的工人最先发现的,“这个人现在不在,他当时用挖掘机挖土时,突然感到有一个很硬的东西,他觉得好奇,就停下挖掘机,把它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随后一瞧,才发现是只小石兽!”

“好端端的土堆里怎么会有这玩意?丁师傅觉得这很可能是国家的文物,就马上向文保部门作了报告。”工人们说,文保人员赶来后,说这是明代的东西,还和一位进士的墓有关,“大家帮忙把石兽装上车,它就这样被带走了。”

曾经守卫进士墓

在海宁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只石俑。憨态可掬的石兽半蹲半坐于一个小石墩上……有人说它的造型极像一只狮子,有人说它像一只老虎,还有人用尺子量了量,发现它的高度有132厘米,宽40厘米,重量估计有1吨多。

“经初步了解,这只石俑是明代进士费滂墓道旁的一个‘守卫者’。”海宁市博物馆副馆长、文保所副所长董月明告诉记者,费滂字子雨,号澹山,是明代嘉靖辛丑(1541年)的一位进士,“但进士及第当年就因病身故,非常可惜”。

据载,费滂过世后,被安葬在海宁东山西麓,其墓曾有墓道、墓碑和墓道牌坊;朝臣严嵩、李本曾为其撰写碑记,严嵩所撰碑记毁废无存,李本碑现存于海宁市博物馆。如今,费滂墓的墓道早已不见踪影,墓冢还未找到,但现存的墓道牌坊为嘉兴地区仅存的明代墓道牌坊,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几名修路工人,修路时挖出石俑马上保护并联系文保人员的行为值得表扬。”董月明说,保存完整的这只石俑,已是在费滂墓牌坊附近出土的第二批石俑,“之前还发现过两件类似马造型的石俑,可惜已有残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费滂墓,这个石俑的出土,让我们觉得离目标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