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官桥出土“皇金”罐子 证实为宋代火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罐子里还装着一个小罐子

“我们村里出土了一个‘皇金’,从‘皇金’盖上写的文字可以确认这个罐子是宋代的。”近日,南安官桥的陈先生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此事。得知线索后,记者随即联系了考古爱好者刘志成前去一探究竟。

在南安官桥镇内厝山后自然村的一间砖房里,记者看到了两个罐子。其表面光泽鲜艳,釉色青黄,不过釉均只涂至下弧底。

66岁的村民陈瑞种说,大约6月底,村里的“大石墓山”被人开挖,这个“皇金”放在路边,罐盖被人敲破,罐盖写着字,说这个罐子是宋代时期的。大罐子里还装着小罐子,里面放着骨灰。意识到这可能是“好料”,他赶紧把罐子搬到附近一间砖房里保存着。细量得知,大罐高60厘米,弧径46厘米,底径20厘米;小罐高30厘米,口内径10厘米,底径12厘米。

记者看到,“皇金”盖上写着“泉州晋江县修仁里沟浦保李壬郎淳德等奉为亡翁李二十二郎尊神本命己亥生于乾道九年岁在癸巳十一月二日化世谨择庆元元年八月二十壬申日巽时安葬震山大地座向放庚水谨録于后庆元元年八月二十日不孝儿孙男李壬郎淳德等谨题太岁乙卯”。

刘志成解析这些文字说,小罐里存放的骨灰是李二十二郎的,他生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死于宋庆元元年(1195年),他的后人将其火化后把骨灰放到这个罐子里,“这证实宋代就出现了火葬。”

看到记者从现场拍摄来的照片,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认可刘志成的看法。他说,可以确认罐子是青釉瓷质,大罐上的纹路是云纹,表明该罐用于装骨灰,“云纹代表引领死者上天。”

曾任晋江市博物馆业务科科长的粘良图也证实,泉州葬俗历史上,除土葬外还有火葬,而火葬起源甚早,宋代为盛。晋江一带也曾出土了类似大罐套小罐的骨灰罐。他说,这其实是借用了葬俗中一棺一椁的方式,宋代火葬盛行后,大罐就类似于棺材的作用,小罐就类似于椁的作用。

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黄伟认为,该“皇金”盖上的文字在当时只能算是很一般的字体,这也反映出主人的家境比较一般才没有聘请书法更好的人来书写墓志。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