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齐国国君“姜太公”首次获得考古佐证

1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举办的“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认定,之前只有文字记载的西周齐国姜太公,在山东高青县的陈庄西周城址的出土文物上首次获得考古佐证,高青是姜太公的始封之地;同时,结合对考古现象和古代文献的考证,初步认定陈庄西周城址当为姜太公所建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故城就在这一带。

据了解,这次研讨会共取得了三项共识,其一,西周城址是这次陈庄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城址文化内涵以西周时期最为丰富。发掘的资料证明陈庄城址始建于西周早期晚段,废弃于西周中期晚段,是为一座新建城邑,与史载齐献公迁都临淄(公元前851年)的时间相吻合。以上种种考古发现,为我们推断陈庄西周城址是西周早期齐国的一处政治文化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其二、西周时期14座大中型墓葬的发现,也是陈庄遗址发掘的重大收获之一。墓葬年代多属西周中期(个别可早到西周早期晚段)。墓葬多为甲字形大中型墓葬,首次发现的“直立跪伏”陪葬车马,配饰精美,规格较高,一、二号车均驾四匹马,符合周礼诸侯驾四的葬俗制度。太公封齐建国(公元前11世纪)至周平王东迁(前771年)进入春秋时期,西周时期的齐国历约300年,姜氏直系包括太公姜尚至齐庄公共历13世诸侯,陈庄西周城址目前已发掘的14座大中型墓葬与齐王室世次相合,或为西周时期齐国姜氏诸侯贵族之陵墓。如所周知,春秋时期齐诸侯陵墓在临淄齐故城东北部今河崖头一带,而战国至汉代齐王陵墓主要分布在齐故城南部及其周边。应注意的是,迄今临淄齐故城内未发现西周时期齐国大型贵族墓葬,但陈庄城址发掘的14座墓葬中,出土青铜器50余件,其中首次发现的铭文中的“齐公”字样,权威专家认为即指太公姜尚,为确定该城址的国别、年代提供了证据,并据此可以进一步推断陈庄城址早期当为西周早期齐国的一处政治文化中心,而墓地或为西周中晚期姜氏齐国诸侯的陵墓区。

其三、陈庄城址内发现的祭坛也是这次城址发掘的重要成果。祭坛系夯土筑成,共九层,层层环向套叠,形制奇特。有学者认为此夯土基本可以名为“环丘”。据《齐诗》有“子之(至)还兮”,而《汉书》作“子之营兮”,屈原《楚辞·天问》曰:“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此何功,孰初作之。”等文献,疑此九层筑台即是齐相晏婴所言“先君太公筑营之丘”。因此,这个圆形九层筑台,当是今北京天坛的始祖。“国之大事,与祀与戎”,祭祀是国家的大事,祭祀天地、祖神之权,为天子或诸侯王所垄断,这也为推断陈庄城址为西周早期齐国诸侯贵族所盘踞提供了有力证据。

此外,该城址还出土有周代刻辞卜甲和西周时期灰坑、窖穴近1000座、房基7座、灶4座、道路1条、水井1眼等重要生活遗迹和遗物,这也为推断该城址的年代与性质提供了重要佐证。

从目前陈庄西周城址发掘所获和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经过认真考证和论证,我们初步认为:高青当是姜太公始封之地,陈庄西周城址早期考古成果表明,这里曾作为一处齐国政治文化中心城邑使用,西周中晚期以后,此地则成为姜氏齐国诸侯的墓葬陵区。因此,以上种种考古现象结合古代文献的考证,初步认定陈庄西周城址当为姜太公所建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故城就在这一带。虽然学界还有种种说法,但陈庄城址的重大发现为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齐国初都营丘所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有坐标意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