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藏线索助专家找到明代太子陵
南京人“春游牛首,秋游栖霞”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东晋帝陵前到底有没有和南朝陵墓前一样的石刻?已经消失的南京外郭城门观音门是个什么模样……这些都是关于南京历史有趣的谜团。
近日,南京出版社推出了《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第七辑,几本薄薄的小书就能解答这些令学者头疼的难题。
南京历史地方文献数量惊人
“我国现存的地方志有八千多种,占到我国现存古籍书目的十分之一。”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颜一平副主任告诉记者。而南京作为有近2500年建城史、1700年建都史的古都,现存的历代地方历史文献更是数量惊人,难以统计。
南京出版社副社长卢海鸣说,早在民国时,南京地方文献的价值就引起过学界和出版界的注意。1946年,著名的南京籍学者卢前(冀野)被任命为南京通志馆馆长。在他的主持下,该馆出版过一套8册26号的《南京文献》,收入南京地方史志60余种。
“可惜的是,受当时经费和印刷技术的影响,这套丛书的质量不高,且没有进行点校,普通读者读起来很困难。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近世整理出版南京地方文献的第一次积极尝试。”
为了有效利用南京地方文献,改变大量珍贵文献被束之高阁、破碎蠹烂的命运。南京出版社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策划出版《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系列丛书,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7辑33册,收入历代地方文献67种,其数目超过了当年的《南京文献》。
这67种重新出版的南京地方文献不仅使学者专家感到兴奋,而且也受到了热爱南京、研究南京的普通读者的欢迎,因为其中不少具有拓荒意义和极高的史料价值,而此前它们一直收藏于图书馆中,普通人不容易接触到。
记者了解到,《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中的《金陵梵刹志》是南京第一部佛寺志;《金陵玄观志》是南京第一部道教宫观志;《景定建康志》是南京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梁代陵墓考》是南京第一部六朝石刻专著;《后湖志》是南京第一部湖泊专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是南京第一部佛塔专志……
“春牛首,秋栖霞”起源于何时
最近,南京出版社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又联合推出了《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第七辑四册共九种文献,包括《金陵胜迹志》、《建康古今记》、《南京·南京》、《金陵百咏·金陵杂兴·金陵杂咏·金陵百咏(外一种)》。
卢海鸣说,别看这四本书都不太厚,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些专家对南京历史上的一些谜团争论不已,殊不知,这些地方志书里就藏着答案。”
南京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王雪岩告诉记者,《金陵胜迹志》的作者是清末民初方志学家胡祥翰,“这本书和以往的地方史志不同,可视为南京历史上第一部为前来金陵访古览胜者量身定做的导游手册!”
“春牛首,秋栖霞”是南京人特有的郊游习惯,此前有学者认为,这一民俗起源于1930年之前,而《金陵胜迹志》中节录了清朝文人的《栖霞山揽胜记》,其中已提到了“春牛首,秋栖霞”,由此证明这一民俗的起源,至少可以前推至清末。
南京历史上曾有十八座明代外郭城门,到民国时消失殆尽。城北的观音门虽然是最晚消失的外郭城门之一,但可惜的是,这座城门只留有一两张老照片留下,文字记载也极为简略。
《金陵胜迹志》弥补了这个遗憾,此书转引阮宗瑗《游观音门谯楼记》中的记载:“(观音门)楼上谯楼甚隘,从磴道上,见楼有侧户,叩之,僧启扉迎焉。楼三楹,中供佛像,虚其左待客,其右即僧卧所。”这段文字对观音门城楼做了详细描述,为后人复建观音门提供了直观依据。
宋人诗作透露东晋帝陵有石刻
《建康古今记》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王雪岩说,作为明朝遗民,顾炎武撰写此书,其意不仅仅在于存史,更在于表明其不忘故国的志向。《建康古今记》原书仅存抄本,此次是第一次点校整理出版。
明朝灭亡后,顾炎武曾多次来过南京,拜谒明孝陵,他对南京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建康古今记》也保留了明末清初南京的大量历史信息,并为后世学者的考据、考古提供重要线索。
王雪岩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学者根据《明实录》和《建康古今记》提供的线索,在明孝陵以东大约八十米的丛林里,发现了朱棣太子朱标的东陵遗迹。到2000年,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学者终于确认东陵寝园位于孝陵陵宫东垣以东约60米处,证实了《建康古今记》中东陵“有殿,有门及周垣,皆绿瓦”的描述。同时,民国学者王焕镳在《明孝陵志》中“东陵在梅花山以西”的观点也被否定。
历代诗人吟咏南京的诗作极多,宋代和清代有四位诗人写了五部题咏南京名胜古迹的诗集,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此次这五部诗集合成《金陵百咏·金陵杂兴·金陵杂咏·金陵百咏(外一种)》一书,也与读者见面。卢海鸣告诉记者,这本书里虽然收录的都是诗,但也涉及南京史事。
比如,南京的东晋帝陵,是不是和南朝帝陵一样,也在神道上设置麒麟、辟邪等石兽呢?学界对此一直有争论。宋代诗人苏泂《金陵杂兴》中就藏着线索,此诗集收录“五陵歌舞换埃尘,地下黄金出尚新。碑字已漫青草死,酸风吹煞石麒麟”一诗,就是描写东晋帝陵的,诗中的“酸风吹煞石麒麟”一句,被很多学者引用,认为是东晋帝陵前有石兽的直接证据。
据记者了解,目前《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正在中山东路新华书店进行八折展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去选购。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