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中路S8地块考古获重要发现

近日,配合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风中路S8地块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50平方米,清理汉至民国时期水井近40眼,发现大型汉代木构水渠和唐末五代时期大面积垫土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各类遗物。

经考古发掘,距现地表4.5米以下为灰白色粘质生土,此深度与工地西南面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时期层面深度相近。但此次未发现南越国时期文化遗存。

目前在工地发现的最早人类生活遗存为东汉时期,包括生活面、木构水渠和水井。水井(J10)口部距地表3.5米,圆形井坑,木构方形井圈,内长0.76、宽0.72米,共4层木板,残深1.16米。井内出土有罐、直身罐、钵等器物。木构水渠现清理出长10、宽4~4.5、深0.5米,出土方格纹陶罐、釉陶双耳罐等器物。

中、西部发掘区考古发现大面积建筑垫土层,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以山岗土填埋,平均厚度60厘米。发掘区中区垫土面上发现有两个长宽1米左右的方形磉墩,间隔约3米,另外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柱坑。从层位关系判断建筑年代在唐末五代,不晚于宋。因被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严重,具体建筑形制不明。

发掘区中部发现一个长方形灰坑(H6),长6.4、宽2.64~2.9、深0.92米。出土有青瓷碗、罐,釉陶碗、盆,镭钵,黑瓷罐,黄釉器等器物近40件,大部分属北宋时期遗物。其中,陶支座、青釉瓷熏盖体形大且制作精细,为广州地区以往发掘未见。此外,黄釉龙纹盆也相当精美。

本次考古发掘表明,这一区域迟至东汉已有人类居住生活。唐以后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并且有大型高规格建筑。明以后,成为广州城区范围,更是人类聚居区。反映了广州古城的发展变迁。

S8地块由广州珠江实业(600684,股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为保护地下文物,该公司提前主动与文物部门联络,在建设施工前开展考古工作,并自始至终对考古工作给予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使考古工作顺利进行,地下文物资源得到及时抢救和妥善保护。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