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墓园发掘进入第十天:墓园神道清理进行中(图)



丘浚墓考古发掘至今已十天了。11月26日,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墓园神道清理正在紧张进行中,墓园前的水塘已完全被抽干,散落在水塘中的文物已见天日。
海南省文物考古所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做神道和墓园区考古发掘,整个发掘工作约需40天,除主墓室不做发掘外,对整个墓园进行一次全面考古发掘,包括神道前面的水塘。记者注意到,按照明朝典制,由“皇明敕葬”的丘浚墓,应该具备石虎、石马、翁仲(石人)和华表,目前翁仲还不见其踪迹。省考古所的同志介绍说,下一步将对整个墓园神道进行考古发掘,期待能多找到一些丘浚墓始建时原始文物。


丘浚是明代海南岛琼山县府城镇下田村人(今府城镇金花村),是迄今为止海南史上获得最高官衔的人。丘浚生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卒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享年75岁。丘浚七岁丧父,全靠母亲李氏抚养成人,幼年聪慧,七岁时做出一首被人传诵一时的《五指山》诗,其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被人誉为神童。18岁中秀才,24岁时以第一名举于乡(解元),二试礼部,名登副榜,留京城国子监攻读,深受祭酒的器重,名气渐隆。34岁时复试礼部,文章出众,但在明代宗朱祁钰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因其“貌寝”(面貌不好看)被排在“一甲”之外,只得个“二甲第一名”进士。因丘浚擅长文学、书法,被翰林院选为十八庶吉士之首。
丘浚历明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四朝,为官四十余载。他58岁时,动手写作经世之用的《大学衍义补》一书,69岁时写成,全书160卷,110万字,其中20卷专讲经济,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深受孝宗皇帝的赞许,赐白金二十两,丝绸二表里,升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从明弘治四年开始,丘浚因年老多病,右眼失明,多次上表乞归,都被孝宗皇帝婉言拒绝。弘治七年,丘浚时年74岁,被提升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官至极品。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春二月,丘浚卒于任上,享年75岁。皇帝“辍朝一日”,以示哀悼。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文庄”。
丘浚官至极品,学富五车。他不光写了《大学衍义补》鸿篇巨著,还编著了《世史正纲》、《朱子学说》、《家礼义节》、《琼台诗话》、《平定交南录》等书。另外还写了四部戏剧以及皇家文献《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等著作。明朝《明臣录》称丘浚是“国朝大臣,律己之严,理学之博,著述之富,无有出其右者”。
丘浚非常爱故乡,年老后,他曾十三次上表乞归故里,都没有被批准。明孝宗还亲笔在丘浚奏疏上朱批:“朝廷以卿学行老成特加任用,所辞不允。”丘浚在临终前三个月还写了首思乡诗:“秋来归梦到家园,景物分明在眼前。树挂碧丝榕盖密,篱攒青刺竹城坚。林梢飘叶重堆径,涧水分流乱落田。乞得身闲便归去,看鱼听鸟过残年。”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丘浚辞世后,明孝宗钦命钦差大臣护丧南归,督造坟茔。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清明节,丘浚墓在海口市水头村落成,为夫妻合葬墓。“文革”初丘浚墓遭遇破坏,1986年主墓室按原貌修复。1996年11月24日,丘浚墓和丘浚故居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一点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