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村民发现的水中洞穴应为西汉早期墓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14日,本报报道了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村民发现一水下洞穴的消息。据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教授韩自强推测,此洞穴应为西汉早期墓葬,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出土物品兼具秦汉风格

据韩自强介绍,该墓穴出土的物品包括半两钱、直口圆腹平底罐、黑衣灰胎陶豆、绳纹圜底罐以及部分残骨骼。

相关物品出土后,有关人员一度认为,此洞穴应该是秦朝墓葬,但经过具体分析后,应该为西汉早期墓葬,因为出土物品兼具秦汉风格。

韩自强告诉记者,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的通用货币,最大的特点是:厚、重,钱上的文字比较凸出,“一枚钱足足半两重”。

西汉建立后,半两钱依然使用,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更换为五铢钱。这一时期的半两钱薄了一些,上面的文字也不如“秦半两”凸出。综合以上特点,此次出土的半两钱兼具了秦汉风格,应该来自西汉早期。

除此之外,此次出土的直口圆腹平底罐、黑衣灰胎陶豆、绳纹圜底罐等都具有这一特点。

国外也有绳纹圜底罐

谈及此次出土的绳纹圜底罐时,韩自强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据介绍,古人制作陶罐时,为了防止罐体开裂,会用绳子紧紧捆住罐体,因此,罐体上会留下一道道痕迹。这也是绳纹圜底罐名称的由来。

韩自强告诉记者,这一制作方法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秦代的某一个区域,而是全国都是如此,各地工匠制作的陶罐都一样。多年前,韩自强看过一些资料,上面的内容显示,尼泊尔的陶罐样式也是如此。

为研究秦汉文化提供了实物

据了解,阜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夔部落,夔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领的名字,他曾担任乐正。

春秋时,西周康王分封陈满的后裔于胡(即今阜阳市地),为子爵,建立胡国,这是阜阳正式设治的开始。周敬王二十五年二月,楚昭王灭胡,阜阳遂属于楚。汉代阜阳名汝阴,南北朝时改称颍州。

韩自强介绍说,由于秦朝统治时间短,因此,我市境内极少发现秦代墓葬。太和县马集乡这一墓穴的发现,具有较高的考古意义,为研究太和及阜阳一带的秦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但遗憾的是,由于此处墓穴位于水下,目前还没有进行实地发掘,因此他对墓穴的制式、器物的摆放等情况还不太清楚。相关情况还需通过考古发掘进行确认。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