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侯”墓东或有更多墓葬群

通过本报牵线搭桥,程如峰、李国梁等老一辈考古人以及合肥市文管处最惦记的被毁测量塔坐标信息,终于重见天日。“寻墓”工作终于完成,接下来的问题,便是何时对这块价值不可估量的古墓进行发掘保护了。合肥市文管处副处长路文举透露,因为已探明古墓位置,就在蒙城路路基下,“考古工作不能破坏现有交通,影响民众生活和交通安全,只能暂缓。”只有等他日蒙城路封闭施工改造时,才能见缝插针予以发掘。同时,路文举还透露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在“合肥侯”墓东侧,还有更大片墓葬群存在的可能。

须等蒙城路封闭施工时

合肥市测绘院探明“合肥侯”墓具体方位信息后,路文举又兴奋又失落,“兴奋的原因不用多说。失落是因为这座古墓被蒙城路给压得严严实实。”路文举告诉记者,考古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不能影响现有交通道路的通行安全、便利性等等。“蒙城北路这个地段,现在是双凤往来合肥的最重要路段,不可能被封闭用来做考古发掘。”

那么,要等到何时才能发掘呢?路文举说:“等到哪年这片路段进行封闭施工,我们再见缝插针进来发掘。”

“早在墓穴位置未探明前,我们也曾做过设想,假若探明它的位置真在蒙城路下方,能否不封闭交通,采用从两侧挖地下隧道方式,进行发掘考察。后来很快被推翻,因为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无法保障不破坏上层的蒙城路地基。”路文举说,“程老、李老等老一辈考古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古墓发掘,完成一桩夙愿,但现在我却不能给他们时间表。”

“根据墓葬规模、物品陈列、墓道构造条件等,发掘古墓所需的时间变数太大”,谈及此项考古发掘,路文举还介绍,从程老绘制的尺寸图来看,“此墓非常深,肯定在5米以上,加上已探明的墓穴、墓道规模来讲,根据我们以往经验,没有一个月是不行的。”

“合肥侯”墓东侧未拆迁区或藏更多古墓

昨日采访中,路文举跟记者透露了一个颇为惊人的秘密。根据他们前几日勘探和走访,能大致判断“合肥侯”墓所在的蒙城路东侧,尚未拆迁的省电力修造厂混合车间、其他公司残存库房区域,可能还有更多的汉代古墓葬群。

“这片区域在蒙城路东侧,目前还没有经历拆迁,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我们在前期走访时,这里的老工人们回忆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在盖混合车间时,往地下打地桩时,发现土质非常疏松,而且从土壤成分看,也和自然土不一样。”路文举向记者解释,工人所称的土质疏松,往往是前人在此安置墓葬人为覆土形成的,“自然堆积形成的土层,一般不会土质疏松。另外,从他们所描述的土壤颜色和成分来看,也很可能是古代造墓形成的土壤。”

这些老工人在回忆时还表示,当时他们发现下面可能有古墓群存在,便停止了打桩,而是在土层外表建横梁,采用此法承托车间重量,防止古墓葬遭到破坏。

“这也就是说,如果这片区域真有古墓葬群存在,这些古墓葬很可能还未遭到破坏,文物价值也非常大。”路文举告诉记者,合肥市文管处已在密切关注此区域的拆迁情况,“一旦这里拆迁,原有厂房搬走,我们将不等‘合肥侯’墓,先对这里可能存在的古墓葬群进行勘查发掘。”

另据悉,路文举口中所称的这片区域,目前拆迁规划工作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都完成差不多了,据我们所知,将要建一个光谷北区的项目”,合肥市测绘院知情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