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后宰门挖出明皇城 历经32天挖掘重见天日

近日,南京后宰门地区明故宫北面紧靠北安门桥处,埋藏了600年的明代一处皇城建筑遗址被发掘。昨日,南京明史专家称,这可能是明皇城以内,宫城以外禁地范围内一处宫殿建筑,有可能是当年御林右军的营房,颇具考古价值。

32天挖掘——

地下原是燕雀湖,边挖边抽水

后宰门半山园一带,处在南京市7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明代宫城及御道区的保护范围内。此次发现遗址的地方位于北安门桥以东,半山坡西南面,紧靠明故宫宫城,地理位置极佳。然而现在这地方却很难找到,记者在此转了一大圈,终于在一大片小区里一所废弃的小学大院找到这片工地。记者看见大院的铁门已被考古人员紧锁,从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走进安静的院子,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长25米,宽5米,深2.5米,面积100平方米的探沟已被挖开。只见探沟里全是积水,似乎看不见什么。这时候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南京属丘陵地带,加上这里原是燕雀湖,地下水太丰富,刚抽完又积上水了。

待探沟里的水被抽干后,记者走近一看,一座古建筑遗址豁然出现在眼前。南面是一处建筑遗址,北面是建筑外的道路,在路的两侧有非常规整的排水沟。据考古专家介绍,发现建筑遗址的层面在1.3米处。当时挖掘到0.6米就出现了文化层,发现了明清时期少量的青花瓷片,还发现了一些近代建筑构件。挖到1米时,出现大量的建筑残片和瓦片。这些堆积的瓦片大都是内为布纹,外为素面,看上去很朴素大方。挖到1.3米以下建筑遗址就完全展现出来,经过32天的挖掘,在地下1.6米处,一片完好的建筑遗址终于重见天日。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