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件文物出水散发文化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出水文物登记造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皮肤黝黑的考古队队长崔勇对“南澳Ⅰ号”一往情深。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汕头市天气晴热、烈日当头,但在汕头南澳海域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打捞现场,考古人员正抓紧有利的天气和海况,加紧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记者今天从“南澳Ⅰ号”考古队获悉,从今年6月开始的第三阶段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不仅沉船船体结构进一步清晰,而且发掘出了一批完整的瓷器陶器,到目前已有近千件海底文物被打捞出水。

近期的天气特别炎热,在海风的吹袭和烈日的暴晒下,“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号上的工作人员十分辛苦,特别是每次文物出水后,考古人员都要头顶烈日对文物进行清理,每个人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船上的会议室是考古队部署工作、分析成果的场所,但被太阳烘烤之后依然十分闷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考古人员依然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南澳Ⅰ号”的深厚情感,执着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对他们而言,一件件文物带着4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气息从黑暗的海底重见天日,正是他们坚守于此的价值和快乐。

记者从“南澳Ⅰ号”考古队了解到,只要天气、海况等情况允许,他们每天早上6时多便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工作。6日上午,考古人员根据潮水情况早上6时就下水,7时30分左右就打捞起包括堆塑龙纹罐在内的100多件瓷器,其中有一些瓷器是之前没有看到过的,比如青花碟,就属于“意外收获”。出水文物在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6名官兵的护送下,由打捞船船尾转移至船头进行初步冲洗、逐一登记造册。

考古队队长崔勇已连续三年值守在打捞现场,对“南澳Ⅰ号”可谓一往情深。他向记者介绍说,新近出水的这些瓷器都十分精美,图案都有各自的寓意,比如一只青花瓷盘上画着凤凰和花鸟,在上方还有圆形图案,中间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日”字,原来,这只瓷盘寓意“丹凤朝阳”。类似的瓷器图案、花纹种类很多,里面包含了许多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信息,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崔勇还说,目前有来自北京、天津、广东、福建、海南、山东、浙江等全国多个省市的30多名潜水发掘人员和潜水工程人员在“南天顺”打捞船上,正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今年将力争打捞出所有船载文物。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