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城市综合体”现身 刘家寨遗址考古有了惊人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金川县二嘎里乡,考古专家新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刘家寨遗址,距今约5000年历史。在发掘了3500平方米之后,考古队员发现了200多个灰坑、11座房址、19座窑址等遗迹,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片、石制品、骨制品、兽骨等器物。

昨日,在成都召开的“金川刘家寨遗址考古成果汇报会”上,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是一个以制陶业为主的聚落”。

遗址:发现19处窑址 来自5000年前

刘家寨遗址位于阿坝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海拔2600多米,在青藏高原东麓。2011年9月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阿坝州文物管理所、金川县文物管理所已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苇介绍,考古队在遗址中发现了19处窑址,且多数保存了火塘部分,能看出是草拌泥抹筑,火塘多为圆形,近平底。其中一座窑址,保存有操作间、火塘、窑室底部石砌部位。

截至目前,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出土了陶质、石质、骨质等各类小件标本逾2000件。初步判断,年代大约为5000年前。

特点:以制陶业为主 可以自给自足

“从目前发掘情况看,这个聚落与其他同时期有点不同,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是以制陶业为主的经济形态。”陈苇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对此表示:“刘家寨海拔较高,对外交流不是很方便,而除了陶片外,坑内还出土了动物骨骼、炭化植物果核及种子等。”因此,高蒙河认为:“该遗址应该不是一个纯农业或者纯狩猎的形态,而是集农业、狩猎、手工业加工的综合经济体,它封闭性很强,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高蒙河说,刘家寨遗址距今约5000年,这个时期是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非常重要的节点,从种种迹象表明,刘家寨遗址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中原地区、黄河上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的角色。”

疑问:发现的彩陶 从何而来?

考古过程中,在刘家寨遗址中还发现了彩陶。专家建议,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多关注该遗址与以彩陶器出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关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认为:“该遗址是马家窑文化向南迁徙的结果,它属于甘青地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考古专家介绍,彩陶和其它陶器不同,并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用于祭祀的礼器。这也说明刘家寨遗址有了早期的祭祀生活。但由于彩陶片并不是从窑址中出土,这也给考古专家带来疑问:彩陶是西北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或者刘家寨地区同西北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大文化区?但与会专家观点一致的是,刘家寨遗址对破解当地早期土著文化与周邻地区文化交流,以及研究文化脉络向南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链接>>>

火塘:简言之就是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做饭。

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图案绚丽,是人类彩陶艺术发展的高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