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发现汉代墓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清安园工作4年的温师傅向记者介绍古墓的外形。 

永宁县清安陵园内,一处被大青砖包裹严实的“堡垒”状建筑隐藏在一群现代墓群中。多年来,它一直深埋于地下,2010年10月有人在此处安葬亲人时,才使它重见天日,但此后的一年多,它一直被当作普通墓葬。最近,一位学者到陵园扫墓时发现它,并上报文管部门,它的真实身份才被确定。原来这是一座距今近2000年的汉代墓葬。

千年汉墓无人识

2010年10月,一户人家到位于永宁县望洪镇清安陵园埋葬亲人。在陵园内,他们挑选一处南靠唐徕渠,地势较高且平坦的位置做墓地。当一家人找来铁锹准备挖墓穴时,发现此处地面非常坚硬,挖到一米深处,眼前排列整齐的青砖让大家吃了一惊。怀着好奇心,这伙人继续往下挖,一个椭圆形“堡垒”状的建筑出现在人们眼前。

很快,“堡垒”周围聚集很多看热闹的人们。这究竟是什么?不少人猜测这是一个废弃的砖窑,也有人猜测是埋藏宝贝的地方。几个胆大的人跳到“堡垒”顶上,狠狠往下跺了几脚,青砖纹丝不动。后来,几个汉子找来坚硬的铁杵,将两块青砖撬开,随着砖块松动,“堡垒”顶部随之塌陷。人们找来手电筒,看见底部有风化的棺木和骨头。有胆大的人跳进墓穴,想捡起看似成型的棺木板,但由于风化严重,抓起的却是木头的粉末。一段四五厘米长的骨头,一碰也成了骨末。

原来是座墓,满足了好奇心的人们散去。

文管专家确定身份

在陵园里已经工作4年的温大爷告诉记者,从那以后,这个看似年代久远的墓葬被遗忘了。今年6月中旬,一个扫墓人看到这个墓,认定它身份不一般,向文管部门汇报。专家仔细勘查后,判定这是汉代墓葬。

永宁县文物管理所的李明昆专家是这座古墓的鉴定者之一。他说,仅看这个墓葬的形状和所用青砖,可初步断定是汉墓。后银川市的考古专家看过后,得出相同的结论。此墓长约4米,宽约80厘米,呈椭圆型。墓穴用青砖砌成,每块青砖都有桤子,环环相扣,不用任何砂石细泥黏结。但让考古人员人疑惑的是,一般汉墓都埋藏在地下11米深处,最浅的也有七八米深,而这座墓穴仅离地表1米多。根据墓穴的规模和建造格局,可以判断墓主是汉代一位家境富裕之人。但由于棺木、青砖已被破坏,墓穴内的东西也早已被盗走,很难再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文物专家的疑惑在温师傅这里得到解答。原来,这块地方原来地势较高,前几年陵园将高处用推土机平整成平地。这也是为何墓葬离地面较浅的原因。

专家介绍,宁夏地区两汉时期的墓葬资料很多,吴忠市、银川市平吉堡、灵武市横城、固原市上饮河、同心倒墩子等地都发现过汉墓。由于汉墓的封土堆比较高大宏伟,特别是在平原地区,像座小山,极易被人认知,因此成为盗墓分子盗掘的目标。且汉墓多在荒郊野外,墓葬分散,保护起来困难较大。在发掘的近200座汉墓中,其中大多数墓葬被盗掘,为全面研究两汉时期宁夏地区的文化面貌带来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