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一水库疑有古沉船 挖出大批青花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些青花瓷,是慈溪北部首次发现的水下文物,目前已被慈溪市博物馆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厉祖浩认为,这些炭化的木片不是沉船残片,而是船上用的木炭
 

“四灶浦水库,挖到了明代的文物,还有古船。”

这条微博,在网上发布几天后,渐渐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水库里怎么会挖出明代古船?有网友发出质疑。

发微博的网友“@AnnaBelle静”很肯定地说,确实出土了很多完整的瓷器,工地的工人卖了不少给市民,一百元一个,现在已流入古玩市场。

四灶浦水库位于慈溪境内,在杭州湾附近。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水库工地发现明代瓷器

工人说挖出了一艘古沉船

昨天,记者联系了“@AnnaBelle_静”。

“@AnnaBelle_静”说,她是上周五去水库附近的,当时水库已经没有水了,工人们正在清淤,滩涂上散落着很多古旧的碎瓷片。

现场的工人告诉她,他们挖到了古船,还有很多明代的瓷器,完整的都被文保部门的人收走了。

古船已经烂掉了,只剩下一堆黑乎乎的木炭,看不出形状。

“@AnnaBelle_静”说,随后两天她路过工地,看到附近停满了车,问了一下,才知道很多人都来这里淘宝,一开始,一个完整的古碗才卖100元,现在据说已经涨到300元了。

“这些不是文物吗?能这么卖吗?”“@AnnaBelle_静”提出了质疑。

古玩爱好者证实

确有部分古瓷器流入市场

昨天,记者赶到了慈溪四灶浦水库。

由于暴雨,水库附近空无一人,连工地附近的工棚中,也看不见人。

通往工地现场的道路已被积水完全淹没,无法通行。

记者询问了附近的居民和路人,他们都说不知道这事。

随后,记者在慈溪古玩市场找到了一点线索。

一名资深古玩爱好者透露,杭州湾出土的那批瓷片,附近有几个店铺收了一些,也卖了几个。

“听说(杭州湾)那里出了一船货,但完整的并不多,很多宝贝已经被工人拿走了。”这名人士说,那批瓷器大多是民窑制品,不算太珍贵,具体价格要看东西,好的货,也可能上万。

记者逛了一圈发现,因为暴雨,那几家店都关门了,也联系不上店老板。

那名古玩爱好者透露,除了流失的,其他完整的瓷器目前已经放到慈溪市博物馆了。

文保人员收缴了11件青花瓷

专家:可能是清乾隆年间文物

在慈溪博物馆的保安室,记者看到了那些完整的瓷器。

十几件瓷器都用报纸包着,一摞摞叠在一起,放置得有点随意。

工作人员说,他们周五才从工地收缴上来,一共11件“青花”,以碗居多,只有3件比较完整,还没正式入库。

这些碗都很大,碗口直径都在25~30厘米,内侧釉色白润,底部都有“宝”、“益”、“嵩”、“祥”、“广”等字样,外壁有一些草书的“寿”、“福”等字样。

还有一个青花盆,盆壁上绘有龙纹,摸上去触感如玉。

工作人员说,从质地、花纹、字样等判断,这些都是民间用的。

这些瓷器,到底是什么年代出产的?

“在慈溪发现青花瓷比较稀罕,这些东西至少在淤泥下呆了400多年,估计是明末清初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随后又请教了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专家曹建文。

曹建文看了图片后认为,这批货都是民窑器,青花盘子是景德镇出的,其他都是民间土窑出产的,根据纹饰判断,应该是乾隆年间的文物,经济价值不大,但对研究地方文化还是很有意义的。

水库里真有沉船?专家说大型船只可能性很小

慈溪博物馆馆长厉祖浩说,上周四有一个收藏界的朋友让他帮忙看看一只碗,说是从杭州湾的海涂上挖出来的,他这才知道出土文物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和文物执法大队一起到了工地。

在工棚里,他们当场发现了几个青花碗,有的被当做烟灰缸,有的藏在床底下,还有些被放到了行李箱里。

工作人员对工人们进行了教育,并收缴了11件青花瓷。

在一旁的空地上,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被工人当做柴火的炭状木片。这些,也都是从淤泥中挖出来的。

坊间都在传言,这里发现了沉船遗迹。种种迹象似乎也表明,这里可能有古代沉船。

真是这样吗?

厉祖浩认为,没有经过现场考古挖掘,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出土沉船的可能性不大。

“沉船的遗迹,一般东西量大,要有船,或者有船的构件,这些都还没发现。”厉祖浩说,慈溪北部以前没有发现过水下文物,这还是第一次。

而且,现在的四灶浦水库区域,在明清两代都是浅滩,高度和海平面差不多,涨潮的时候水也很浅,不可能通行大型船只。

厉祖浩说,那些炭化的木片,都比较小,应该不是沉船的残片,而是船上使用的木炭。

不过,厉祖浩也没有完全否定有沉船的可能。

“当时一些民间的贸易为了蒙混过关,大多用小船贴着海岸线航行,可能曾经有小船在这里倾覆,或是遇到风浪,抛掉了一些货物。”厉祖浩说。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