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武安段发现明代山寨 多为农民起义军修建

河北省武安市文保所17日透露,文物工作者目前已在太行山脉武安段发现20余处明代山寨,经考据多为明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修建。

据武安市文保所介绍,太行山脉武安段自古就有“七十二寨”之说,近年文物工作者陆续在此地发现多处明代山寨,截至目前,经考古已发现安子岭山寨、单龟寨、小店避兵处山寨等20余处。

安子岭山寨位于武安市区西南30公里处的冶陶镇安子岭村西凤凰山顶。山寨坐西朝东,由寨门、寨墙、影壁、排水设施和部门建筑基址组成,南北长85米,东西宽30米,占地2550平方米,寨墙周长200余米。山寨由前寨后寨组成,内部地势南高北低,修寨用料为当地所产青石。

小店避兵处山寨位于该市馆陶乡小店村,海拔800米左右。山寨依山势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寨墙通往山下道路险要处设三道关口。内部存房基百余处,有的并排,有的前后错落有致,均为坐北朝南。内有石碑一座,刻有:“大明国河南省战乱”等文字,立碑年代为明崇祯二年十二月。

据武安市文保所研究员贾明田介绍,武安山寨大多修于悬崖峭壁之处,易守难攻。其修建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主要功能是防御和驻扎兵力。依据山寨所遗碑文记载多为明崇祯修建。山寨多位于县际或省际交汇处,选址区域交汇处与当时社会动荡有关,县、省交会处官府防备疏忽。

贾明田称,据《武安县志》记载,明崇祯年代,武安为闯王高迎禅、李自成等农民军营地,由于屡败于明将领左良玉于境内,李自成之妻高氏长期驻扎武安一代,境内山寨多为当时农民起义军所修建,用于屯兵和防御明朝军队所用,起义军失败后,又被土匪占山为王所用,有的成为百姓躲避战乱所用。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