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沿海发现13个沉船疑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施荣杰先生收藏的长达13米的独木舟

在泉州湾水域,隐藏着历史遗留的物质和人文宝藏,这些宝藏或许能揭开一些历史谜团。今年5月18日,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6月6日开始,考古人员从晋江市深沪湾开始第一阶段的陆地调查,历经9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南早报作为协办单位,派出记者跟踪采访。据了解,目前考古人员已经确定泉州湾及附近海域13个沉船疑点,其中9个位于深沪海域,另4个分布在漳州和金门等海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沪施先生(左)向考古人员展示他珍藏的水下瓷器

回望:沙滩曾惊现明代铜铳

水下考古调查首站选择深沪绝非偶然。

深沪曾先后发现距今7500-8000年的海底古森林遗迹、距今1万多年的古牡蛎礁、福建首次发现的史前沙丘类型遗址——庵山遗址等。而深沪镇的水下世界或将同样非同凡响。

今年62岁的老渔民施修河,在1999年12月24日那一天,迎着微微晨曦来到退潮后的滩涂中捡海螺,突然从泥土中翻出一块黑家伙,竟然是一门刻有“嘉靖”的火器。其实这是一门铜铳,随后他以2000元卖给他人,目前这门铜铳收藏在晋江博物馆。

经过专家鉴定,铳弹膛内还贮一铁弹,该铜铳为国家一级文物,很可能出自郑成功的军队。

消息传来后,镇上的居民一下子沸腾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挤满海岸,有人甚至雇了一辆挖掘机挖掘。而就在同一天,一门600多斤重铁炮随之出土。

施修河回忆道,当时还有人淘到一些古瓷器和船体物件等,还有一个像锅一样大的紫砂壶被人不慎打碎,村里人惋惜不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代青白瓷

惊喜:一艘年代久远的独木舟

13年过去了,深沪湾依然有着惊喜。

前几天,考古人员在实地走访中,偶然发现了一艘疑似新石器时期的独木舟,为深沪湾的悠久和神秘再添浓厚一笔。

故事还得从一个旧家具店铺说起。

施荣杰的生意主要是通过回收旧木头,再处理加工成旧家具销售。不过眼下名贵的旧木头已经很难找了。去年他在深沪镇土屿村的岸上,无意中发现一块长13米的大木头。“这倒是块大木头。”抱着这样的想法,施荣杰立即将它买下。回到家中,施荣杰发现这块木头两头尖中间宽,为了确定它能不能做家具,有人锯开其中一头。这时,施荣杰的父亲老施看到了,一眼就认出是独木舟。

意识到这是一艘有年份的小舟,施荣杰立即停手,并将它收藏起来,遗憾的是,舟体已经锯掉一小部分。

这艘独木舟长13米,宽0.8米。当考古人员看到后,也赞叹不已。众所皆知,早在7000多前的河姆渡文化,就已经开始使用独木舟。而距离施荣杰家不远,则是赫赫有名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庵山遗址,那么,这艘独木舟会不会就是远古人类为了走向海洋而制造的呢?

“独木舟是船的祖先,所以这艘独木舟年代肯定久远。”考古人员说,要经过细致的考证,才能确定独木舟的年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青花盘

发现:13个沉船疑点

9天的陆地走访后,水下考古调查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我们已经掌握了13个水下沉船疑点,为以后的水下考古工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副队长张红兴说,每一个疑点都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标出了经度和纬度,以及沉船可能的深度。至于沉船疑点具体方位,考古人员称,因考虑到文物安全,不宜马上公布。

据张红兴介绍,深沪镇陆地调查结束后,他们将转战晋江金井镇,待泉州湾所有陆地资料收集工作结束,考古工作将根据这些资料转战水下,届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水下之旅将在泉州展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青花夜壶

■访谈

前期调查杂而细

水下考古要求高

张红兴介绍,水下考古及陆地调查与陆地考古是有所区别的,水下考古的技术、精确度等细节要求非常高,因此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现在是做调查,真正考古时,如果考古发掘有所偏差,即使只是一两米,也很可能失去一次绝佳机会,因此前期工作一定要做细。”

张红兴介绍,水下考古必须先从陆地调查着手,以确定具体的水下遗存点,随后再转入水下考古。只有在陆地调查时,把资料做足,“通过实打实的工作”,确定具体遗存点,方能在真正水下考古时,不与沉船和水下遗存失之交臂。

口头资料

“每个村落、每个古迹都要走访。”张红兴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考古人员与深沪镇政府取得联系,他们特意开了一场座谈会,研究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需要探访的村民,从他们的口中收集资料。

“感谢早报的报道。”张红兴说,在走访过程中,很多村民因为看到早报的报道,积极配合。除了年长的村民,经常出海的船主是另一受访团体,通过他们常年的海上见闻,考古人员可以更好地摸清容易沉船的水域。

每天记录、写工作日记、做表格、测量经纬度等,工作杂而细。

实物资料

“从口头得到的资料,真实性还要打折,实物资料尤为重要。”小张介绍,包括独木舟、铜铳的故事,都是在走访中发现的。在深沪镇金屿收藏爱好者施先生家中,考古人员还发现20多件瓷器。据施先生介绍,这些瓷器都是他从渔民的手里收购来的,而渔民们又是从海里捞出来的。张红兴需要对这些实物资料进行拍照、记录、整理。

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还在继续,作为协办单位,早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