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内丘发现6座隋唐时期窑炉
新闻提示:在盛唐时期有瓷都之称的邢台内丘,如今又添新佐证。22日记者从邢台内丘有关部门了解到,日前,文物专家对该县一处工地进行历时20多天的考古勘探和抢救性清理后,发现了重要的文化遗迹——隋唐时期6座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现已采集到隋代白瓷碗、带“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标本。
邢窑遗址
内邱邢窑器物
发掘现场大门紧闭
发掘现场
现场:封闭发掘
22日上午,位于内丘原县城服务楼的区域被封闭包围,透过大门缝隙,记者看到里面工作人员正在做平整考古发掘现场和布方布局工作。
2012年4月,原内丘县城服务楼及周边区域建筑被拆迁,计划要建设高层建筑。建筑垃圾被清理完后,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按照《文物法》有关规定在施工前进行考古勘探,历时20多天的前期勘探,弄清了地下文化遗存的分布,采取探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现了非常重要的文化遗迹—隋唐时期6座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现已采集到隋代白瓷碗、带“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标本。 这次抢救性的清理,发现如此完整的窑炉绝无仅有,这六座窑炉相对集中,形成群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了邢白瓷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并责成文物部门逐级上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
对此区域发现遗迹的地方,采取回填保护措施,等待国家、省文物局等专业单位正式发掘。同时内丘县政府拿出六千万的资金妥善解决善后工作。做出了对投资商立即停工建设,另选他址的决定,保留了这一地块。为安全考虑对拆迁后的地块打起围墙,架起电灯照明,公安部门安装了摄像头,监控录像设在公安局值班大厅,随时监控此地块安全。文物部门昼夜值班,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历史:南青北白
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中华白瓷的鼻祖。考古资料表明,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时已达到鼎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精美的细白瓷作为贡品入主宫廷,还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古代通常以烧制陶瓷的窑场所在地的州命名,由于内丘在唐代隶属邢州,故得名邢州瓷窑,简称邢窑。因此,文献都以“邢窑”和“邢瓷”记载。邢窑的称谓时间,据考,应该在唐代的中期出现,与当时的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并称七大名窑。邢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来,以南方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南方以浙江慈溪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河北内丘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驾齐驱、平分秋色的格局,被后人誉为“南青北白”。邢窑在我国古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以后的花瓷、彩瓷出现奠定了基础,是陶瓷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两代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达到顶峰,内丘也成为盛唐时期当之无愧的瓷都。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从唐末五代时期邢窑逐渐开始衰败,以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发展:正名之旅
自上世纪50年代初,考古界的前辈们根据唐代文献记载,先后在邢台、沙河、内丘、临城等地,按照地图的村名和与瓷窑有关的瓷窑沟村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些金元时期的瓷片。
1984年在内丘全县文物普查时,该县文物工作者利用一年时间,在县境内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邢窑遗址28处。配合县城基本建设和村落盖房子收集的上万件瓷片标本,20多片带“盈”字款的标本,这一惊人的发现引起了国内陶瓷界的关注。内丘县人民政府邀请了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为首的7名专家,于1985年12月9日在内丘(就是现在拆迁的服务楼)召开了“河北内丘邢窑鉴定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教授在鉴定会上肯定的说内丘是邢白瓷正宗。至此,困扰陶瓷考古界多年的“邢窑之谜”得以正式揭开,大白于天下。
1988年7月,经省文物局批准并委托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的“邢窑考古队”,在内丘县西关北一带进行了考古试掘,首次发现了隋代的透影白瓷200多片,可辩别出器形的有碗、杯、盘,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填补了我国陶瓷史上一项空白。
1996年11月20日,内丘的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4月,由省文物研究所主持对原礼堂和影院一带建设步行街的考古发掘,发现窑炉10座,窑炉多为破损,只有两个较为完整,现埋藏在商业步行街之下。本次发掘出土大量各类瓷片标本,装满了整整一卡车运到省里修复整理。大量的“盈”字款和“翰林”款,以及首次发现的“官”字款,从款识上也可以说填补邢窑无“官”字款的历史。
在后来将近10年当中,该县文物部门一直在默默地配合县城区建设工程,来摸清邢窑的确切范围。在非邢窑的保护区域也发现零星的窑炉和文物遗迹,采集到大量的瓷器标本,证实了整个内丘县城就坐落在邢窑遗址上,县城就是唐代官窑生产白瓷的烧造中心。
发掘:明日可期
记者了解到,4月27日,内丘县组织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对邢窑发掘工作进行了研讨论证。专家一直认为,该县的这次邢窑遗址发现,具有很高的考古发掘价值。建议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和内丘县文物旅游局共同参与。
目前,考古发掘申请和工作计划已报国家文物局待批;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会民带队的考古发掘队已正式入住内丘,正在平整考古发掘现场和布方布局工作,近日将正式发掘。王会民说“此次考古发掘价值很大,非常有可能被列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