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发现一条S型盘旋的古道
古道位于黄陵县店头镇寺湾村白石岭的南山坡上,呈S形盘绕而上,为人工凿石路面,路基宽度4-6米,路面呈台阶状,石台阶高10-20厘米,人工凿石凿痕清晰可见。凿石路段中段西边石崖上凿有一宽0.8米,深0.4米,高2米的槽型龛,据说里面原有石碑一通,目前已不知去向。从修路时所凿的石崖壁风化剥蚀程度看,该路至少有千年以上历史。从修路的工程量及路面规模来看,决不是一时之功,据此推测该条道路绝非只是普通的民间道路,或许在某一时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官道成为交通枢纽。
据古道的发现者高阳老先生讲,今年以来他多次深入古道附近的村庄,走访调查当地村民,特别是古稀老人,试图从他们的回忆中能寻觅到关于古道的线索。先后访问过寺湾、桑园、白石村二十多位村民以及常年工作在这一带林区的老林业工作者,遗憾的是竟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古道的修建时间。据白石村一位92岁的常大爷说,幼年时他常走这条路来往店头与双龙。他父亲曾说过,他的爷爷年轻时就走这条路,他的爷爷也不知道路是啥时修的。至于古道上的碑和石牌楼,村上一些老人说曾看见过。但石碑上的字已看不清了,不知道写的什么。石碑和石牌楼在“社教”那年(1965年)被毁坏,不知去向。据说,上畛子农场建场前(1955年),沮河川道往西还没有开发,到处长满树木荒草,很少耕地,沮河四处漫流。那时这条古道是连接店头镇与双龙镇的唯一大道,直到1956年川道修了公路,这条古道才日渐荒废。
高杨老先生曾多次登上海拔1100多米的白石岭,亲自沿古道西行作实地探察。经过艰难爬涉,走完了从店头白石岭到双龙镇的全程路段,共约15公里。沿路有些路段虽长满荒草和荆棘灌木,但路面清晰可见,基本完整。古道附近还发现了几处废弃的老村庄,总体来说确实是一条年代久远的古道。
修在崇山峻岭上的这条古道,仅仅是为了连通双龙吗?双龙会不会只是这条古道的途经之地,古道又会由双龙通往何处呢?这些疑问促使高阳老先生不断做进一步的探访。他先后查阅了大量有关黄陵的历史文献资料,终于在《丁志》一书中看到一张“中部县图”,图上标有七里镇(今店头)、双柳树(今双龙)、保安镇(今上畛子)。在双龙东北的山峰间竟清晰的标有三个字“圣人条”,也就是秦直道。原来距今已有205年的《丁志》(1807年编撰)已有记载——秦直道已经延伸到双龙。《丁志》又载:“汉始置翟道县,因属翟地,境内有直道,故称翟道县。属左冯翊辖”。双龙北边是蚰蜒岭(又称古道岭),相距双龙20多公里,这条古道是否经双龙北行和蚰蜒岭上的秦直道相连通呢?高阳老先生又再次前往双龙进行考察,结果在双龙西沟找到了通往蚰蜒岭的大道,顺着这条路经过半天的艰难爬涉终于到达蚰蜒岭山脊,见到了秦直道,两条道路在这里交汇了。
高阳老先生经过多次考察、探访,认为这就是秦直道的辅道。由于该条古道目前还未发现有史料记载,到底是秦直道的辅道?还是一条古代黄陵通往关外的商道?或者是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返回途径黄陵祭祀黄帝陵之路?我们还不敢妄下定论,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察、考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