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南海Ⅰ号"关键难关攻破 "水晶宫"今封顶(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8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下图)和建成后效果图(上图)

第36根底托梁平稳穿过“沉井”后,“南海I号”被牢牢装入“沉箱”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日实现全部封顶

昨日,最后一根底托梁在昨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穿引完毕,攻破了“南海I号”整体打捞工程关键性的难关,至此,“南海I号”的沉井底托梁目前已经全部穿完。

“沉井”成功变“沉箱”

据了解,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31米水深处进行“海底穿针”,史无前例,难度相当大。从今年8月24日开始,打捞局开始为打捞“南海I号”的沉井穿第一根底托梁。昨日11时30分,在“南海I号”打捞现场的海底,第36根底托梁平稳穿过“沉井”后,“沉井”终于成为了有了底托的“沉箱”,“南海I号”已牢牢地装在其中。

上午11时30分左右,36根底托梁全部穿完后,承担此项打捞工程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在现场对水下进行监测显示,全部底托梁都已到达预定位置。接下来将对沉箱底部进行防水保泥工程。昨日下午,工程人员已开始对沉井底进行保泥防水的工作。不久,第一块保泥板从沉箱底部成功穿过。据介绍,工作人员将会把36块保泥板穿过沉井,放至底托梁缝隙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以固定古船底部的淤泥。据有关方面估计,穿保泥板工程要持续20天左右。

据省考古所的魏峻博士介绍,穿保泥板结束后,接下来将做计划中的后续工程,在水下进行切割分离,使上下沉箱成功分离,现场清理工作完成后,12月15日左右,“华天龙”将进入现场,开始对“南海I号”进行起吊打捞。如不受天气影响,“南海I号”预计将于12月中下旬就能成功起吊出水,并入住水晶宫。

“南海I号”或将横着拉进宫

随着底托梁穿引完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将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据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负责人称,该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封顶。他说,水晶宫的防水工程做好后,“南海I号”就可以进入了。

为了配合“南海I号”安全稳定地进入水晶宫,他们根据计划在长约60米的水晶宫内建造了一条长40米的拉移通道。拉移通道上安装了几根粗壮的钢丝绳,当装载“南海I号”古沉船的沉箱靠岸时,工作人员将钢丝绳套在沉箱上,“沉箱”将缓缓地被拉入水晶宫的预定位置。

该负责人称,由于水晶宫长60米,宽40米,完全可以放置得下两至三条沉船。他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曾考虑过另外一条船,如果再放置一条船,那么“南海I号”在进宫时,可能将是采取横着进宫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另外一艘古沉船。

据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负责人称,整个博物馆共有6个拱,目前只剩下1号拱顶没有封顶,预计今天可完成混凝土施工,届时整个博物馆将实现全部封顶。现在他们主要做的是内部和外部的装修工作,内外装修同步进行。

他介绍说,外部装修主要是安装玻璃幕墙和拉索幕墙,现在的内部装修主要是对“水晶宫”的防水工程,目前工人已经完成对水晶宫的地板防水工程,而水晶宫的内壁防水工程将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

该负责人介绍,“南海I号”将由“华天龙”提吊出水,放置到重任1601的半潜驳上,“南海I号”伴着海风随驳船慢慢靠近水晶宫。随后,当“华天龙”接近水晶宫时,由于要靠岸从驳船上将沉箱提吊起来,而岸边的水位很浅,“华天龙”难以驶入,所以需要几艘挖沙船在岸边清理航道,待接近海上码头时,“华天龙”将伸出巨臂将沉箱提吊起来,放到预先放好的气囊上,巨大的沉箱将在气囊上缓缓地被拉进水晶宫中。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