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于田古代佛寺遗址出土西汉“五株钱”

记者4日从发掘现场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掘出一处古代佛寺遗址,并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4枚完整铜币,为西汉“五株钱”。

佛寺遗址位于于田县城西30公里处,拉依苏水库旁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近两年新疆文物普查时发现的。4月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派出一批考古工作者,由新疆考古队牵头,开展抢救性发掘。

经过20多天的发掘,已初步发掘出独立的建筑遗址面积300多平方米,为回廊式佛教建筑,出土物已确认一条9米多长,高50至100厘米的残缺画廊和一批陶片、兽骨、木构件、壁画残片,以及4枚完整铜币和一些破碎铜币。铜币上铸有“五株”字样,为西汉“五株钱”,具有一定的断代作用。考古专家初步确定遗址上限不会早于汉代,下限不会晚于唐朝,距今约1500年左右,应该在四、五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已把遗址命名为“拉依苏胡杨墩遗址”。

据介绍,遗址主要是佛教建筑和壁画艺术,专家疑似壁画艺术出自当时西域著名画派“于阗画派”。

“于阗画派”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其代表人物尉迟乙僧,曾在内地长安、洛阳等地作画60多年,与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等人齐名,其尤为擅长佛教人物绘画,采用“曲铁盘丝”绘画技艺,主要进行释证性绘画和研究,具有明显的印度绘画风格和当地佛教壁画艺术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建筑在新疆南部地区保存不多,这次考古发掘对研究和田的佛教建筑、佛教壁画、佛教东传和文物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考古专家近日又在佛寺遗址旁边发现一些民居遗址,目前佛教建筑和壁画还没有完全揭露出来,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将将派考古专家、遥感专家、绘图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相继赶来参加发掘。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