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磨家镇茅针寺村东汉砖室墓考古 现绿釉陶车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主居住´跃层式´  绿釉陶车马验证身份尊贵

东汉时期绵阳工业发展状况如何?随着绵阳高新区磨家镇茅针寺村的东汉砖室墓考古发掘的推进,为这个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昨(27日)上午,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宋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处东汉砖室墓结构类似现代人的跃层式“一室一厅”,而墓葬中出土的残存文物中,尤以绿釉陶车马残片最为珍贵,对研究东汉时期绵阳工业发展现状有一定帮助。

东汉砖室墓 结构很现代

“这是一处典型的东汉砖室墓”,记者昨上午赶到考古发掘现场时,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宋建民介绍说,这处墓葬的结构,很像现代人居住的跃层式。

墓葬发现地位于高新区磨家镇茅针寺村1、2、6社居民安置点,是施工方在物基挖掘作业中发现的(本报2月29日曾报道)。由于墓葬点处于施工便道,加之墓葬已经被严重破坏,为了不影响安置点施工进度,施工方在发现点停止施工并立围栏保护。等周边施工推进并开辟其他通道后,文物部门于4月25日进场进行考古发掘。

经过三天的清理,墓葬形制初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墓葬距离施工作业点地面2米左右。墓室坐西朝东,从约1米见方的甬道进入墓室后,下方1米为墓前室,在往西则又是一个高出墓底约30厘米的墓室。

“从结构上看,这个墓葬很像现代人居住的一室一厅。”宋建民介绍,墓葬的前室类似于现代居室的客厅,有大量的陪葬物品,后室则用于存放棺材,墓室之间还有一定的落差,很有些“跃层式”的味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绿釉陶车马 价值最珍贵

在3天的清理中,现场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并有钱币、摇钱树残片出土。宋建民介绍,在这个墓葬的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当属绿釉陶车马,遗憾的是这件文物已经被严重损坏。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地共有两处墓葬,其中1号墓葬已经被损毁殆尽,2号墓葬在发现时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当时,文物工作者在现场发现了陶器碎片和摇钱树底座,推断2号墓葬很可能有珍贵文物出土。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发现墓葬内有大量残砖,器物均被破坏。由此表明,2号墓葬在形成不久的同时代就遭到了盗墓贼的洗劫。

在清理中,文物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陶鸡、陶狗、陶俑碎片,并有五铢钱、王莽时期的货券等出土。就在昨上午的清理中,在墓室底部还发现了残缺的陶车马,上面有质地较高的绿釉,并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镇墓兽头像。

“最大的价值,是绿釉陶车马的出土。”宋建民介绍,以前绵阳城区考古虽有陶车马出土,但此次发现的绿釉陶车马规格较大,车轮直径约1米,车轮面宽度就在10厘米左右,更重要的是,车马上均有质地较高的绿釉,这在绵阳考古史上并不多见,对研究汉代时期绵阳工业发展现状,具有很大帮助。

墓主有身价  疑为地方官

虽然墓葬在东汉时期就曾被盗,但墓室内大量的器物碎片,特别是摇钱树、绿釉陶车马碎片的出土,墓主的身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长宋建民分析,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碎片分析,墓主身份很可能是当地的地方官吏。

宋建民介绍,在东汉时期,崖墓是四川土著最流行的墓葬形制,而砖室墓则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背景。早在1993年,绵阳文物工作者在永兴双包山发现一大型的西汉木椁墓群,墓内出土了包括经脉漆人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著名学者李学勤曾著《关于绵阳双包山汉墓墓主的推测》一文,分析双包山汉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当时的什邡侯家族墓。2009年,在距此不远的茅针寺村,发现了小横山子墓葬群,两处墓葬时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巧合的是,此次发掘的东汉砖室墓,正好与小横山子处在同一区域。由此可见,此次发现的东汉砖室墓的墓主身份有一定的地位。

宋建民介绍,汉代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陪葬物品很多都是墓主生前生活的真实反映。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的器物碎片出土,特别是摇钱树、绿釉陶车马碎片的发现,更是验证了墓主地位较高的推断,而这些普通百姓是不能使用的。由此推断,墓主具有明显的官府背景,很可能是地方官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