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发现"高等级"汉式古城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疆策勒县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测量新发现的古城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前)和新疆策勒县文物保护工作者一同描述新发现的古城遗址的概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驼队从新发现的古城遗址旁的沙漠上走过。

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与新疆策勒县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文物考察时,意外发现一处具有汉式风格的“高等级”古城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说,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古城遗址,这个古城不排除就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渠勒国”的可能。

古城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城北的沙漠深处,大部分已被流沙掩埋。古城大致呈南北向坐落,形制布局为四重城墙结构。

其中,最内层城墙东西宽14.6米,南北长17.8米,厚1米。东南角有一处木骨芦苇墙的附属建筑。第二重墙构成内城,至少可以看到有两间建筑遗迹。东北角连接处有大量建筑遗迹出露地表,在地表可以看到倒塌的建筑支撑柱和红色的陶器残片。

内城外矩形围绕着较宽的第三重墙--“林荫道”,东侧宽6.4米,南侧宽3.7米、西侧宽3.6米,南部无遗迹外露,树种为沙枣树和杨树。林荫道外部约100米处还分布有用沙枣、红柳树枝构筑的篱笆墙。“林荫道”最外侧一道是第四重墙--芦苇耙子墙。

巫新华博士认为,此次发现的古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遗址调查中发现的最完整古城。“古城形制非常完整,而且规格很高,从各种迹象推断,很有可能是较早时期的一个军镇,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某个绿洲聚落的首领级人物的居所。”

参与调查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唐自华博士采集了古城墙体内的草木根茎和内墙里的红柳枝、胡杨木等样品,将在北京进行碳14年代检测以确定准确年限。

初步测算,古城遗址内城面积至少有4000平方米,而遗址区的分布面积超过65000平方米。唐自华博士认为:从建城过程中消耗的胡杨、红柳,以及遗址区的分布面积来分析,当时一定有丰富的并可持续的水源来保证这个区域的生存、发展。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