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羊子山遗址比金沙还老(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4040年代的川陕公路年代的川陕公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60年代的万福桥

羊子山

土台追溯万年前

要说城北的历史悠久,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羊子山土台。出驷马桥往北约1公里,在川陕路的左侧,曾有一个被专家学者认定为是建于商末、废弃于秦代、用于沟通天人的祭祀土台,由于就在羊子山坡上,便以此命名。

据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介绍,1952年修建宝成铁路时,人们发现了羊子山土台,这是全国发现的同时期祭坛中最大的一个。1956年,人们又在羊子山遗址发现了5件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50万年―公元前1万年)晚期的实物遗迹,比宝墩、三星堆、金沙还要早。这是我们祖先1万年前就在成都生活,最早的唯一的证据。1953年这里建了一个砖瓦厂,挖土烧砖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土台也就找不到了。

簸箕街

清代在此迎圣旨

说起簸箕中街的成都老六中,相信成都人一定熟知这所学校曾出过一位女英雄丁佑君。唐代这里曾为东禅院,宋真宗皇帝赵恒赐名为“金绳院”,成为香客百姓的游宴胜地。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寺院庙舍成了

民居,后来又建起了成都女子中学,1944年又改为男女同校的成都市立中学。

沿着簸箕上街向北走,就是簸箕下街了(旧为簸箕北街)。这条街上曾有一座清川陕总督年羹尧建的武曲宫,还有1883年陕西同乡会建的露泽寺和山西同乡会建的甘露寺。在街的中段东侧,清代还建有一座迎恩楼,当年成都的官员就是在此迎接皇帝的诏书。

凤凰山

飞机坝里放风筝

说起凤凰山,上点岁数的成都人都会记得儿时去飞机坝放风筝、野餐

的童趣。其实此山原名叫“斛石山”。唐宋时成了市民比试射箭之术和观赏游玩之处,被人改称为“学射山”。此后,每年的三月三,成都人都会云集于此登山竞射。时至明代,此山被划为蜀王府的墓葬禁地后,成都人前往习射游山之风渐绝。

在凤凰山东南,古时候有一个叫“万岁池”的地方,相传是秦张仪筑城时在此取土,遂形成一个大的池塘。唐后曾多次被维修,用于蓄水灌溉城北农田,此后也曾名为“龙潭池”。因在城北,老百姓习惯称之为“北池”,今日的成都地铁1号线升仙湖站再往北一点就是。

驷马桥成都史上首座立交桥

出了簸箕街再往北,就到了大家十分熟悉的驷马桥。其实此桥原本叫做升仙桥,桥下流淌的升仙河就是后来沙河的故道,是成都人北上的必经之道。据袁庭栋考证,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离开成都初入长安时,在升仙桥边的送客观大门上提笔写下了“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豪言。

升仙桥的故事广为流传,到唐代时,已经有人将升仙桥叫做驷马桥了。唐朝诗人汪遵曾写过

两首赋咏《升仙桥》绝句诗,岑参也有《升仙桥》诗。元代戏剧名家关汉卿根据历史传说,将其改编为杂剧《升仙桥相如题柱》。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成渝铁路时,原有的河道被改道,原有木制桥也被拆除,而在此修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平交桥。1966年和1972年两次进行了改建,就成了成渝铁路和川陕公路两用的立交桥,而且是成都交通史上第一座立交桥。1981年地名普查时,仍然将这座桥定名为驷马桥。

街巷旧事

1937年,为了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动员数十万民工修筑了成都至棋盘关一线的公路,百姓们称之为“川陕公路”。成都解放前夕,解放军就是沿着这条公路推进解放了成都。

上世纪60年代,经过多次整修之后,川陕路这条被冠以“108”的国道,从碎石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从上坡下坡的搓衣板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快速通道。沿途的农田茅草屋,也逐渐被一些现代工业(红旗拖拉机厂、红旗柴油机厂等)和诸如动物园、植物园等取代。

万福桥陈麻婆豆腐老店

沿着府河逆流而上就是万福桥了。此桥1950年前仍为木桥。其南有一座成都木匠行于清初修建的水神庙(也叫祈水庙),原意是为保佑上游松潘、理县下漂来成都的木材一路顺利,故这里也是一个最大的木材贸易市场。

在桥的北面曾有一个叫“大南海”的地方,是旧时成都喜欢前往游宴的去处。桥西则是陈麻婆豆腐老店,1950年因为要修建钢筋水泥的万福桥,陈麻婆就迁往了城内西玉龙街。

印象城北活动征集中

 

责任编辑:晓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