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下月底打捞出海 1.6亿元打造"水晶宫"

“南海Ⅰ号”将在下月底打捞出水,进入1.6亿元打造的新家“水晶宫”内,专家再行取出文物。阳江市副市长陈芝岳在昨天(18日)举行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预计明年底展览“南海Ⅰ号”的“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将对外开放接受市民参观。

这位负责人介绍,由广东省政府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将成为南海Ⅰ号的新家。为解决“南海Ⅰ号”沉船出水后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的场地需要,文物部门作出了“总体打捞、就地保护”的原则,选择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博物馆内被外界称为“水晶宫”的超级大玻璃缸里,将模拟海底环境,以期对这艘古代木质沉船进行保护的同时向游客展示。据悉,目前博物馆已经完成主体土建工程量的八成,预计11月底可以迎进主人“南海Ⅰ号”。

据了解,由于“南海Ⅰ号”沉船地的海水能见度几乎为零,传统打捞方式对文物破坏较大,因此将被从水下整体打捞后放置在“水晶宫”内继续进行考古发掘,“水晶宫”水深12米,水质和温度及其外部环境都模拟沉船现场环境。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放后,游客不但可以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廊环绕参观,而且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三维参观。“南海Ⅰ号”从海底打捞出后,计划每年定期清理,进行考古研究。届时参观后的游客可以一边欣赏打捞出水的文物,同时也能在博物馆内欣赏考古人员现场取出藏身船舱内文物的过程。

“海上丝绸之路”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南海Ⅰ号”古船上文物、文献价值的深入研究,以广州、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会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争取跻身世遗之列。广东省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届时“南海Ⅰ号”将成为广东旅游的王牌之一。

有着800多年历史、代表着广东海文化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古商船“南海Ⅰ号”被中外专家考证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也成为广东省历史上繁荣的商贸和文化发展的鲜活见证,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进行打捞前的最后准备。据探测估计,整船文物达6万至8万件。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