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处考古新发现揭开神秘面纱 包括湘粤古道

静候千年的唐宋摩崖石刻、留下深深骡马蹄窝的湘粤古道、身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大冠堡遗址……随着首期“湖南文物发现之旅”满载而归,三处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今日也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南岳衡山发现的“摩崖石刻”刻在高约三米、宽近六米的天然花岗岩上,共有三方不同字迹的刻文。其中最大的一方碑刻占据了石面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首句刻有赋名“还丹赋”,全文用魏碑含隶书风格的三百余字记载了一篇道教炼丹求长生的文献。文物考古专家指出,此创作完成于唐宋年间的摩崖石刻《还丹赋》,是湖南目前唯一一篇道教实物文献和现存最早的道教文物。

“湘粤古道”是文物专家在郴州境内发现的一条石板路,石面上不时地可以看到骡马留下的蹄窝。专家通过考证得出,该条古道始建于秦朝,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曾派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其中人数为十五万的一支分队从现在湘粤古道的位置由湖南开往广东。湘粤古道正是这十五万大军踩出来后修建成路的,并历经几次翻修,如今看到的是明朝翻修的。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表示,湘粤古道自古就是打通湖南至广州的咽喉要道,从路面上清晰的骡马蹄窝,即可看出当年古道的繁荣景象,并将有望成中国首例古道文保单位。

位于永州新田县的“大冠堡”遗址保存完整,与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其他五个“卫星城堡”一起,形成气势宏伟的古堡群。专家勘测后发现大冠堡内共有十七个房间屋基,总面积七千平方米,城墙上开有东、西、北三门,却无南门。据推断,古堡群应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价值比江永的上甘棠古村落和凤凰南长城毫不逊色。

今年十月到明年十二月间,湖南在全省开展文物普查活动,共有十六条普查线路,以新发现的古遗址、墓葬、建筑等六大类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希望能“淘”出大量蒙尘之宝。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