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发现乾隆至民国年间24份古地契

近日,焦作市民韩文聪在修葺老家旧居时,从一个破旧的木匣中意外发现了许多字据、账单之类的东西,其中多数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契。经过整理,地契分为6个时期,共24份。迄今年份最远的为乾隆年间,最近的为民国四年。24份地契中,年份为清朝的居多,记录了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民国共6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24份地契,横跨157个年头。从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恰如一段保存完好的土地交易档案。其中一份早期地契,迄今已245年。

在24份地契中,一份乾隆年间的地契显示的交易日期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一月十七”,土地面积为“七分九厘二毫”。一份道光年间的地契显示有“南横十一步二尺二寸;北横十二步零尺二寸;东顺一百零一步二尺五寸;西顺九十八步;大钱拾千零七百文”字样。地契上盖有红色印章,且有“同中人”字样。

据了解,古时的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称为白契。立契后,向官府缴税的叫税契。官府办理过户手续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加盖州县官印就成了官契或红契。

这24份地契,使用的纸张为“纸中之尊”的宣纸,质地优良、经久耐存,纸张完好无损、字迹清晰可辨、触摸手感绵软。

据韩文聪介绍,他祖居中站区府城街道启心村,这24份地契全部是他的先辈保存下来的土地交易字据。

据史料专家介绍,地契的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都非常高。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追根溯源,了解当时一个家族的土地交易情况;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折射出当时整个村庄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研究历史很有价值。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