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从考古公园到大遗址保护特区

2011是“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特区”启动之年。

据了解,西安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文化展示园区,基本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文化遗址保护项目,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初步估算需资金600亿元。

按照项目“时间表”,至2013年完成遗址核心区土地回收、村庄整理工作;2014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区内居民安置和遗址区域内主要遗迹的保护展示工作,基本形成遗址公园,达到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标准。2011至2015年内,建设外围景观带、文化产业带。

陕西曾在大遗址保护方面探索出的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和改善民生相结合的新路子,将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与丰富。

36平方公里的世界命题

占地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参照于占地3.2平方公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这片土地无疑代表了世界大遗址保护的最高难度。

“汉长安城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遗存丰富、文化含量高,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列入全国100处大遗址的保护项目,已纳入中国和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表示。

多年来,汉长安城遗址秉承原状保护的原则,整个区域进行整体保护,仅在局部遗址区开展了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区内基本没有多高层建筑,各类建设工程也得到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但是,长期以来遗址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和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总体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城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西咸一体化”建设,汉长安城遗址所在区域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快速发展,城中村改造加快、流动人口增加、企业仓储租地日益盛行,违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违法建设蚕食、流动人口增加等情况必将使得汉长安城遭受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这片36平方公里的大遗址上,有十几个村子,住着二三十万群众,像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到第二个。”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表示,“怎么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怎么能将它跟古城以后的发展相适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联手推进

2011年7月8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正式启动了汉长安城遗址整体保护和利用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遗址核心区土地回收、村庄搬迁和居民安置工作,实施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建设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设立国家级的大遗址保护特区。

据了解,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75.02平方公里,其中汉长安城城址区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投入近亿元,用于汉长安城遗址本体保护、规划编制和展示设施建设,开展了城墙、长乐宫四号、五号、六号建筑遗址、未央宫道路遗址、前殿遗址、直城门遗址等保护展示工程,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2011年5月,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联合调查组对遗址规划范围内的遗址保存、土地、村庄、人口、学校、基础设施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为给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展示工作提供翔实的考古资料,西安市编制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1-2015年)》,已上报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

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作为西安片区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从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西安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工作。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汉长安城的哥德巴赫猜想

虽同命名为考古遗址公园,但汉长安城的保护模式注定不同于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为大遗址保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单霁翔提出,虽然陕西省、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汉长安城遗址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处大遗址,需要在细致的考古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决定保护方案,探索一种新的保护机制和实施模式。

据了解,特区的设立将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分项实施。争取对不同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实现一处,保护展示一处。通过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居民搬迁、环境整治、展示利用,使该区域成为文化深厚、生态优美、生活舒适、极具文化活力的城市综合区域。

汉长安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的一个都城遗址,它是一个城市的完整保护,现在所有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保护,大多数都是一个点状的,汉长安城是36平方公里整体保护,因此,汉长安城遗址的概念策划应该以遗址为导向,以最大模式的保护为前提,建立一个田园式的城市、城镇。

“今后,当人们进入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处处得到妥善保护的考古遗址,考古遗址周边是一片绿海,有农田、有湿地、有草坪,也有村庄,村庄里的房屋都是传统形式的低层建筑,成为一个有历史感的绿色空间。人们在考古遗址公园里面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放松心情,愉快学习,休闲散步,而生活在大遗址保护特区里的人们也过着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从事着有尊严的工作,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单霁翔如是描述他设想中的汉长安城遗址特区。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