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成为线索 余姚发现南宋丞相夫人墓

近日,南宋丞相史嵩之两位夫人的墓葬在余姚五联村附近的车厩被发现。
史嵩之,著名的宁波“一门三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中的最后一个丞相,字子由,东钱湖史氏的第五代传人,史弥远之侄。
东钱湖石刻群有记载,史嵩之的墓在距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而五联村自古以来也一直有这样的传言,村里有一个丞相墓。但是,史嵩之究竟具体葬于哪个位置,数百年来一直是当地人心中的一个谜。
这一谜团,将有望随着其夫人墓葬的发现和发掘而被解开。昨天,记者接到爆料,赶赴余姚五联村一探究竟。
盖墓石板重约7吨
当初怎么抬上山是个谜
看来,发现史嵩之夫人墓的消息让整个五联村村民都颇为关注。随便一个村民,都知道古墓的位置就在一座很多村民都叫不上名的小山上。
顺着村民所指的路,记者沿着一段蜿蜒的山路走上数十米,穿过一个空旷的茶园,耳边就传来一阵说话声。几个工人正抬着一块残缺的石碑往山下走,记者发现,石碑足有2000公斤,一面凹凸不平,另一面则被泥土覆盖,细看之下,石碑上隐约可见“史”“宝”“院”等字样。
再往上走,古墓发掘现场赫然在目。现场已挖出一个深约3米的大坑,坑壁土壤分层很明显。而隔了几步远,有一块盖墓石,长约3.8米、宽约1.8米、厚约30多厘米。几个村民正围着这块盖墓石议论纷纷:“听说这块石头有7吨重,古时候是怎么抬上来的?”
据村民说,发现的是史嵩之两位夫人的墓,一姓赵,一姓陈。
附近的村民显然对这个古墓充满了好奇。记者在现场的40多分钟时间里,就有三四批村民来墓地一探究竟。
其实,多年来,五联这个小山村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一名60多岁的女性村民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村里就有“石人石马”,“有四个石人,两只石马、两只石羊、两只石狗。四个石人,两文两武,其中一个石人还少了一个头。”雕刻之精美,用村民的话说,“跟现在电视里演的一样。”
村民口里的“石人石马”,其实就是安设在墓道前的石像生。高级官吏墓前,通常在两侧成对安设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等,是墓主身份等级地位的体现,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有村民还回忆,早年在茶园翻土时也曾发现过像阴沟一样的沟渠,“现在想来,这阴沟应该就是古墓的排水道。”这名村民告诉记者。
盗墓贼遗落金币
古墓“浮出水面”
东钱湖石刻群有记载,史嵩之墓在距东钱湖30公里的车厩(今属余姚河姆渡镇)。
史嵩之的老家,一说在月湖,一说在东钱湖。但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与车厩相距甚远。史嵩之将车厩作为自己身后的长眠之地,原因何在?
昨天,村里的一名蒋姓村民告诉记者,几年前,为纪念史弥远的诞辰,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家人在宁波集会,并写了一本《四明史氏》的家谱。据此家谱记载,当年史嵩之之所以看中车厩,是因为相中这里是“福地”。车厩,相传乃越王勾践停车秣马之所,这里依山傍水,山冈平坦,风光秀丽。
史嵩之去世后,史氏家族派了几位族人来到车厩附近定居,守护史嵩之的墓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目前在车厩附近形成了一个以史姓为主的村落——史门村。
事实上,《史氏宗谱》也有类似记载称,嵩之公生前就认为此地虽近,其气则盛,“吾观斯地景观,竹木回环,不啻蓬莱仙境,山水映带,宛如仙子之居”。
不过,尽管村里一直流传丞相墓就在附近山上,但是具体位置在哪,数百年来一直是个谜。一年前。“当时村里来了一群盗墓贼。我们村一个村民头天晚上去山上放捕兽器,恰好碰到这伙人,但是他并没有声张。第二天清早又去,意外地在这伙人遗留下的竹簸箕里发现一枚金币。”
这个村民后来把金币打成了一个戒指,大家才知道这个事,而古墓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这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史嵩之夫人墓已经发现了,按常理,史嵩之墓应该就在附近吧。”
墓志铭揭秘
赵姓夫人是赵匡胤后代
这名蒋姓村民告诉记者,此次的发掘显示,两座史嵩之夫人墓里遗留的古物并不多了,“据说有一枚金簪、几枚古钱币。”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从两座古墓里发掘出来的墓志铭。其中一块完整无缺,而另一块已经碎成了好几块,字迹也有残缺。
这块完整的墓志铭长1米有余,宽约70厘米,一面光滑似镜,显然经过精心打磨。墓志铭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是相当漂亮的小楷。
墓志铭是儿子史介青写给母亲赵氏的。据墓志铭记载,赵氏是赵匡胤的后代,自幼生长在宫中,尤其喜欢文学,后嫁于史嵩之,曾被封为魏国夫人。墓志铭中间,有一处具体的时间记载——“宝庆三年十一月”,换算成公历则是1227年,这一年对赵氏意味着什么,因为墓志铭的字迹漫漶而无从解读。
人物简介
史嵩之(1189—1257),字子由,庆元府鄞县人,东钱湖史氏的第五代传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历官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制置副使、刑部侍郎、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祐二年(1242),进高、孝、光、宁帝《纪》,《孝宗经武要略》,《宁宗实录》、《日历》,《会要》、《玉牒》,封永国公。四年,遭父丧归家。宝祐五年(1257)卒,赠少师、进封鲁国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