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考古新发现:中国烧荒种水稻始于7700年前

早在7700年前,聪明的史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烧荒筑坝的方式,营造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这是考古学家对我国杭州附近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跨湖桥考古的最新发现。由英国达勒姆大学和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学者联合发表的这篇论文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创造跨湖桥史前文化的,是一支行踪神秘的史前人类。论文作者之一、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这样形容这群祖先:这支人类在迄今约7800年前迁来这个“鱼米之乡”,只活动了不到200年,就销声匿迹。虽然他们比邻近的河姆渡遗址还早了约1000年,但制陶手艺却远胜于河姆渡的后辈,一个带桨的独木舟成为跨湖桥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90年,这个深藏于地下2米多淤泥中的遗址被发现,有机物质保存之完好令人吃惊。

这次,科学家特别从地层中采集的硅藻等非孢粉类微型化石,来解读史前人类的农耕活动:他们经常放火烧荒,使长满了桦树、柳树的淡水沼泽地变成适合种植水稻的农田。由于后期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逐渐向这片河湖入海口的洼地入侵,祖先们就筑起堤坝,防止海水入侵,直到有一天,海水冲破了原始的堤坝……

论文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达勒姆大学的宗永强博士说:“当时这里的人类活动非常频繁。”沉积物中的大量木炭颗粒表明,跨湖桥居民经常焚烧灌木丛,有证据显示他们可能使用猪的粪肥灌溉稻田。

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稻谷还处于半野生半驯化阶段。陈淳对他们种植稻谷的动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当时这里物产富饶,史前人类完全不需依靠辛苦的春播秋收来维持生活,因此他们种植水稻的目的并非果腹,也许是用来酿酒。

这里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么?不是!就在距离跨湖桥不远的上山,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另一处人类遗址,也出土了种植水稻的遗迹。陈淳说:“但用烧荒的方式来开垦稻田,跨湖桥的祖先可以说是先行者。”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