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千年鸿胪井将重见天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鸿胪井碑历经多年风雨

旅顺鸿胪井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已开始进行,国家文物部门已进行全面考察,即将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工作完成后,鸿胪井遗迹将与黄龙墓一起成为旅顺新景点

在“一山担两海,一笔写春秋”的旅顺口,提起万忠墓、白玉山等著名景区,无论是大连人还是外地人都说得上是耳熟能详。但就在旅顺口区黄金山南麓,深藏山中的两座历史遗迹——鸿胪井与黄龙墓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目前,两处历史文物遗迹的整理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9月30日,以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先生为首的专家组对两处遗迹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即将在“十一五”期间就两处遗迹申报立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整理保护工作完成后,鸿胪井与黄龙墓将合并入电岩炮台及南子弹库景区,成为旅顺新景点。

千年鸿胪井将重见天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旅顺口区黄金山南麓,目前唯一能作为寻找鸿胪井确切位置参照物的鸿胪井碑竖立在草丛之中。正在进行现场考察的大连考古文物研究所曹钧所长感慨地告诉记者,虽然如今这块碑已不是“原版”,但其中蕴藏的考古文物价值仍然是不可估量。

记者在现场见到,这块鸿胪井碑经历多年风雨,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记者仍能隐约见到上面的碑文共29个字。曹钧介绍说,公元713年,为了稳定边疆,唐朝中央政府派出鸿胪卿崔忻作为使团负责人,前往少数民族政权震国进行册封,前往当地时途经旅顺。公元714年,完成册封重任的崔忻率团离开塞北,原路返回。再次来到旅顺黄金山脚下时,为了纪念此次重大历史事件,崔忻在黄金山南麓和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在井旁的一块石头上刻字纪念这次唐王朝的外交活动。“其实鸿胪井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碑,而是一块刻石,碑石正面宽度为300厘米,厚200厘米,从地表向上的高度为180厘米,石大如驼。”日本占领旅顺期间,原来的唐朝鸿胪井碑被运到日本,目前的石碑系1910年前后仿制的。

旅顺国防教育基地主任于东篱告诉记者,目前鸿胪井南井的位置已经由考古专家确定,发掘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千年唐井将重见天日。“早在2003年,文化部启动的‘国宝工程’就将鸿胪井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于东篱说,鸿胪井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都十分重要。可以印证中国的很多历史文献,比如说《新唐书》《旧唐书》等,也可以用鸿胪井及其碑文来校对文献。
千年古井疑团仍未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发现鸿胪井碑已非原碑,但真正的鸿胪井碑究竟在哪里却无从寻找。有关材料显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朝当局曾下令对鸿胪井碑进行保护。次年8月,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安徽贵池人刘含芳派人依刻石建成一座石亭,取名唐碑亭。1979年6月6日,旅顺口区有关部门为了保护鸿胪井,在鸿胪井遗迹旁设立文物保护碑,但此时,原始的唐鸿胪井碑以及唐碑亭已不见了踪影。1993年,与鸿胪井碑相关的日文资料被中国获得,并首次由辽宁省博物馆翻译出来公之于众。人们这才了解到,作为我国国宝的唐鸿胪井碑近百年去了哪里,并最终根据影印的碑文初步确认了鸿胪井的所在位置。此时鸿胪井碑文已经湮没世间数十年。

“相传鸿胪井中有两条锁链,其下深锁两条蛟龙,关系整个旅顺的龙脉。”于东篱向记者介绍说:“虽然这只是个神话传说,但鸿胪井内所藏的秘密却仍有不少,这些疑团都需要从鸿胪井下一步的挖掘保护工作中解开。”于东篱表示。

专家组考察立项将申报“国保”

鸿胪井的挖掘保护工作引起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30日,由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先生带队的一支专家小组来到鸿胪井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察。记者了解到,这支专家小组担负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明清海防遗址研究课题,并将在“十一五”期间申报立项一批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专家组还考察了紧邻鸿胪井遗址的电岩炮台及南子弹库景区。张廷皓说,旅顺口区拥有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近现代史文物遗址群。像黄金山一带,集中了代表唐代东北史的鸿胪井遗址、代表明清交替时期历史的黄龙墓遗址以及反映甲午战争史的南子弹库遗址和见证了日俄战争的电岩炮台景区。“无论是各个遗迹所代表的历史延续性,还是文物遗迹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都是国内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极其少见的。”大连考古文物研究所的曹钧所长表示。

专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已基本确定了将电岩炮台、南子弹库景区及景区范围内的鸿胪井南井遗迹合并申报立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将是旅顺口区继日俄监狱博物馆、万忠墓之后的第三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将为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及旅游开发工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井一墓将成旅顺新景点

本次专家组除考察了鸿胪井遗址外,还全面考察了位于电岩炮台景区内的黄龙墓遗址。位于旅顺黄金山东南山坡上的黄龙墓,埋葬的是明代爱国名将黄龙和他麾下的五位将领。据介绍,黄龙是明末辽东总兵,驻守辽南。在抵抗女真族后金政权入侵的战斗中屡立战功。1633年7月,黄龙率旅顺水师前往鸭绿江攻打叛军,皇太极得知旅顺兵力空虚,遂乘机派兵攻打旅顺。黄龙毫不畏惧,亲自率部迎战,但因主力赴鸭绿江未归,寡不敌众,最后,弹尽援绝,城陷,拔剑自刎,赴义而死。消息传到京城,崇祯皇帝为表彰黄龙的英雄业绩,赠黄龙为左都督,赐祭葬。清乾隆年间,清政府赐黄龙以“忠烈”,又将黄龙墓和麾下五位将领合葬为一,刻石立碑,外筑石墙。同时,在旅顺东港北岸的山坡上为黄龙重建“显忠祠”。1994年9月,黄龙墓被命名为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由于年代久远,黄龙墓一直未完全对游客开放。

于东篱介绍说,与鸿胪井的发掘保护工作同步,黄龙墓的整修维护也在进行中。届时,深藏旅顺的一井一墓两处古老遗址将合并入电岩炮台及南子弹库景区,作为新的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让更多的国民了解旅顺,了解历史。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