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圣旨”牌匾现身炎陵 “门当户对”看文物真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神农峰脚下的朱家祠全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道光“圣旨”牌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门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户对”)

长期以来,“门当户对”是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但事实上,“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近日,湖南省炎陵县爱鸟护鸟工作人员在神农峰脚下的下村乡鹫峰村,发现道光“圣旨”牌匾、“门当”、“户对”等四样不同时期的“新旧”文物,屋后还有保护树种古银杏等10株。

古祠堂为当地朱氏宗祠。朱氏后裔朱清华介绍,古祠堂建于1771年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40年历史,供宗族礼仪之用。宗祠为单体建筑,上下两厅结构、中间置天井,八根大柱支撑,建筑规模与布局较为宏大,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这种单体宗祠建筑在南方宗祠建筑中相当少见。

祠堂主厅上方悬梁上,悬挂着一块清朝圣旨牌匾,上书“圣旨旌表”,为清道光皇帝所赐,这是炎陵县第一次发现圣旨牌匾。牌匾上有太阳吉祥图案,左右两边有浮雕龙凤浮雕正对,栩栩如生。

祠堂前坪现存旗杆石两对。旗杆石分别长0.3米、宽0.2米、高1.8米至2米,分别刻有“国学生朱咸章立”、“道光十一年辛卯岁仲秋月彀旦”和“国学朱祖祥立”、“道光十八年仲秋月彀旦”等字样。

祠堂大门前一对古代“门当”与四“户对”。“门当”为祠堂大门前左右相对而置的一对扁形石墩,每只高约80公分,厚12公分,雕刻有精美的狮子和白云图案。门楣两侧挑梁与存重梁上现精制木雕4对,户对采用镂雕手法,雕刻粗犷而威严,多为动物花鸟图案。

祠堂左侧墙壁则写有朱德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红独一师警卫营的标语两幅:“挨户团的士兵你们是穷人出身莫替豪绅抵罪”、“恢复和扩大酃县苏区”。

古祠堂虽年代久远,但保存仍相关当完好,存于其中的四样“新旧”文物,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在炎陵县为独一无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旗杆石。在古代,家里出了人才才能竖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军标语)

名词解释:门当与户对

门当、户对都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户对”1到5品可以为六个,6到7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故名“户对”。“户对”用短圆柱形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

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因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