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古道探源续:墓群扩至15座 瓦当为何入墓

昨日,由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德安、考古队队长周科华、汉墓考古专家任江等组成的专家组,在泸州市和合江县文物管理部门的陪同下,对合江城郊魏家祠古墓群进行现场考察后,确认为东汉时期的崖墓群,并达成“由省市县三方共同出资,即日启动抢救性发掘”的方案。

探查 汉墓群扩容至15座

昨日,合江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肖大齐介绍:据初步查实,魏家祠周围至少分布着15穴汉墓。1号墓的公路边尚有几座墓穴。其中一个墓穴被一农户当成化粪池多年,已全遭破坏;2号墓出土的大量陶器中,发现一摇钱树座插孔,以及一具高约50厘米残缺的黄色陶俑;3号墓门处出土一件铁器,可能是盗墓者留下的作案工具;4-5号、7-8号墓均连通。肖大齐提出能否在发掘遗址建一个更大的汉棺博物馆,陈德安连称“好办法,好思路”,并建议因地制宜,建一个公园式的汉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不解 “瓦当”为何入墓穴

文管部门前日对5号墓墓门清淤中,出土的那件稀世文物究竟是什么?昨日,考古队汉墓考古专家任江给出了答案——瓦当。任江表示:“作为汉代建筑材料的瓦当,理应在遗址中出现,为何跑到墓穴之中,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释疑 汉棺主人多为北方富人

整石雕凿而成的精美画面汉棺,一具重约一吨以上,其耗资决非当时普通农户所能承受。合江县何来如此多的汉代崖墓?对此,陈德安称:汉棺主人绝非当地普通农户,大部分都是东汉前后由外省迁徙而至的富人。

据陈德安介绍,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时,四川尚处于安全地带。不少北方和中原的有钱人为避战乱,纷纷沿长江经三峡逆流进入四川盆地定居。东汉北方战乱,大量北方有钱人迁徙入川。不仅给汉代合江带来繁荣一时的经济,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合江及四川沿江一带的汉墓群,便是他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