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墓室藏着一道"暗门" 2000多年前的板栗破土

主墓室还藏着一道“暗门”!2000多年前的芝麻、板栗破土!昨天,扬州10年来出土的最大木椁墓又有重大发现。

主墓室再发现一墓门

记者看到,这块墙板表面很平整,乍一看,和四周墙板并无多大区别。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其特别之处——在墙板的南北两边,各有一块“特殊”的木料,它们的一条纵立边缘呈一定弧度。显然,这是经过了加工处理。当站在这块墙板的上方往下看,谜顿时解开了:原来,这两条弧边竟是门轴。

考古人员说,这门和其他的椁木一样,都是楠木的,非常坚硬牢固,每扇宽约1米多;门的背面就是外藏椁,“如果,把压在上面的一块椁盖板给揭掉,这扇门完全可以开合”。在古人的观念里,死后可从墓门自由出入自在生活,享用外藏椁等里面的物品。不过,一般只有大中型墓葬才有墓门,有的还会有墓道。

2000年前已吃上芝麻板栗

昨天,南侧厢和足厢连日来出土的铜器、漆器等纷纷上“岸”。为安全起见,文物刚一登记,就被送上车,由于数量多,车子只能分趟运输。

南侧厢内除出土了一只非常罕见的四耳铜壶,还有众多的耳杯,其中两只长约17.5厘米的大耳杯侧面绘有云纹,杯内壁龙纹栩栩如生,双耳涂金。

继前些时候出土高粱后,考古人员昨还发现,耳杯杯底沾有芝麻,并在现场发掘出了板栗壳,其形状和现在的芝麻、板栗并没有什么不同。由于雨水侵蚀,板栗壳里的果实已腐烂了,但是,这仍是2000多年前扬州人饮食生活的一大见证——看来,汉代的扬州人已有品尝喷香的芝麻和板栗的好口福了。

目前,南侧厢已发掘到了底部,开棺前的主要任务只剩下足厢搁板下层的清理发掘,离“开棺”越来越近了!本报将继续关注。

【相关新闻】

“三角柱体”是装酒器具

本报曾报道的底面形似三角形的柱体,昨谜底解开。这种器型的漆器于上世纪90年代曾在安徽天长一座广陵宦谒的墓葬里出土过,名叫三角壶,“也是一种用来装酒的器具!”

这种棱角分明的酒器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古人为何要打造这样的器型?专家解释,其有助于合理利用存放器物的空间。专家进行了现场示范:将漆盘、漆耳杯等一同存放在漆箱内,若摆放不好,不仅浪费空间,器具还会因相互挤压而受损。这时,三角壶就派上大用场,侧面的弧度正是匠心所在——与漆盘、漆耳杯等器具的圆滑边缘相“咬合”,充分利用了空间。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