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价值500亿金矿 亚洲最大世界第六
亚洲最大世界第六,只探察了1/3,估计还会更大。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武警黄金指挥部获悉,在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甘肃省文县阳山,武警黄金部队官兵奋战10年,探获一座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改写了我国没有200吨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阳山金矿的发现,是我国在西部岩金找矿理论和实践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对我国黄金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济效益将辐射川甘陕三省
据专家评估,这个金矿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投入生产后,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有关专家预测,阳山金矿一旦开发,将成为甘肃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形成一个以黄金产业为龙头的“金三角”经济圈,对川、甘、陕三省的地缘经济产生强烈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和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
武警黄金部队奋战10年探得
探获这座金矿的是素有“黄金勘探尖兵”之称的武警黄金部队第十二支队。支队长谭杰前介绍说,他们采用空中遥感探测、卫星定位仪勘探等新技术、新手段,在阳山发现了“金异常”。官兵们以“为国寻金、为民造福”为己任,克服山高路陡、荆棘丛生、缺水少电的重重困难,连续奋战10年,累计钻探6万余米采集矿样,相当于8次穿透珠穆朗玛峰,汇集原始数据100多万组,先后发现含金矿脉96条,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
经国土资源部评审专家组对支队提交金矿地质报告的全面审查,近千张图纸无一瑕疵,2万多个数据无一差错,5万字的报告无一疏漏,是我国按照国际分类标准通过的第一份岩金普查报告。
开发后可年产黄金10万吨
文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甘肃省十分重视阳山金矿的开发,已将阳山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项目。专家估算,阳山已探获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元人民币。金矿开发后,可建日处理矿石1万吨的大型金矿,年产黄金约10吨,产值约16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费近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国家给文县财政补贴的三分之二以上,将成为文县最大的支柱产业。
武警黄金部队专家介绍说,官兵们在阳山展开重点地质勘查的矿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而他们通过预查圈定的“金异常”矿区总面积达210多平方公里,尚有三分之二的矿区面积尚未勘查,随着勘查的进展,阳山矿区探明的黄金资源量还会增加。
西北金三角
中央造山带是中国的金腰带,金矿集中在核心地段的秦岭山脉。20世纪80年代在秦岭西部的陕甘川交界处又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大量重要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构成“西北金三角”,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最大的富产卡林型金矿的国家。而阳山地区恰好就位于这个“西北金三角”,因其地质成矿条件好而被国内外专家普遍看好。
■背景资料
武警黄金部队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重担压在了主抓黄金工作的王震同志肩上。受此重任的王震和中国地质学家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建言: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的找金队伍。
武警总部和发改委双重领导
当年带领359旅在南泥湾创造垦荒奇迹的胡子将军,再一次想到了部队: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作为黄金工业的先锋军,以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黄金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让部队去找金子!”王震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采纳。1979年3月,一支特殊部队――中国黄金部队诞生了(当时为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85年列入武警部队序列,目前接受武警总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双重领导,为国家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主要承担国家黄金矿产勘查任务)。
拥有尖端人才和先进技术
武警黄金部队是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技术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黄金矿产勘查队伍。支队是部队矿产勘查的主体,黄金技术学校、黄金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黄金地质教学与科研工作。全部队现有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和化学分析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多人,中级技术人员500多人。硕士以上学历50多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7人。矿产勘查仪器设备2010台(套)。
武警黄金部队成立以来,工作范围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矿产勘查项目2110个,先后探明特大型岩金矿床5处、大型岩金矿床10处、大型砂金矿床6处、中型以下金矿170多处,提交金矿勘查地质报告270多份,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500多吨、详查储量近50吨,勘探储量近600吨;为国家新建或扩建各类矿山近百座,直接生产黄金近20万两。
当上个世纪的黄金强国梦终成现实时,为黄金资源勘察作出卓越贡献的武警黄金部队也赢得了“黄金地质尖兵”的美誉。同时,也因出色地在河南、山西等地执行国有金矿的警戒执勤任务,有力维护了矿业经济秩序而被人民赠予了“黄金卫士”的称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