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小恐龙神秘“死亡坑”是大恐龙脚印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目前,最新一项考古研究表明,巨型恐龙的脚印对于其他小恐龙而言是一场灾难。在中国新疆挖掘的1.6亿年前恐龙化石显示20多只小恐龙骨骸保留在神秘的“死亡坑”中,而这种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新疆境内的神秘“恐龙死亡坑”是由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考古学家共发现3个恐龙“死亡坑”,其中第一个是十年前发现的,在1-2米深的凹陷内保存着几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双足恐龙骨骸化石,这些小型恐龙与霸王龙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些恐龙骨骼中其中包括冠龙,一种长有类似印第安莫霍克人头饰冠状结构的霸王龙近亲,最值得考古学家关注的是泥潭龙也在其中,这是一种食草性动物,长着类似手的前肢,许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恐龙前肢过渡到鸟类翅膀的证据。然而,当考古学家们庆祝发现这些罕见的恐龙化石时,一个神秘谜团让他们困扰不解——这些恐龙是如何进入陷坑导致死亡的呢?

艾伯特皇家博物馆的地质学家大卫-埃伯斯(David Eberth)指出,对包裹恐龙化石的岩石分析显示,这些倒霉的恐龙被包裹在火山泥岩和砂岩的混合物中。而在该地区地面上没有发现其他的空洞。

埃伯斯的研究小组认为这种死亡坑是体型超大的马门溪龙脚印,这项研究报告将发表在今年2月份出版的《PALAIOS》杂志上。虽然这些陷坑位于现今的戈壁滩上,但在1.6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沼泽湿地。

侏罗纪末期,喷射的火山物质释放出大量的灰尘,火山残骸形成了类似流沙的半固体火山泥层。当体型庞大的马门溪龙经过这种奇特地形时,它们的大脚会在半固体流沙层留下深深的脚印,之后脚印又被浓泥浆填充。在潮湿的沙地中这样的大脚印很快会表面上消失,之后会变成隐形的陷坑。

体重18-22.6公斤大小的兽脚亚目恐龙和其他小型动物平时可以漫步在薄灰尘地面上,但是当它们陷入马门溪龙的脚印陷坑中,便很难从中逃脱。埃伯斯称,兽脚亚目恐龙很难逃离,这是由于恐龙仅使用后腿支撑运动。很可能也有其他的动物掉入这些陷坑,但它们从中逃脱。我们认为四足动物会从这样的陷坑中逃离,这是由于它们的四肢具有四轮驱动作用,可以摆脱泥坑的束缚。此外,这些小型兽脚亚目恐龙身体上长有羽毛,当羽毛上沾着泥泞下沉时,体重会变得更重。

当一只恐龙沉溺在陷坑中死亡,它的尸体只占陷坑一部分,其他动物将相继落入泥泞的陷坑,最终形成一个死亡之坑。几个月之后,很可能一些动物途经这个陷坑时也会幸免,因为坑内已有大量尸体。

史密森尼安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古生物学馆长汉斯-迪特尔-休斯(Hans-Dieter Sues)说:“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的理论是可行的,这种小型食草兽脚亚目恐龙通常以小群队伍排列行走,它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地面陷坑。”

休斯强调称,无论这种陷坑是如何形成,在陷坑内发现这些恐龙骨骸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1.6亿年前的兽脚亚目恐龙非常接近于鸟类,这些骨骼化石对于构建动物飞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虽然小型掠食性恐龙在侏罗纪时期非常普遍,但发现它们的残骸却非常罕见。这是由于像这样的小型恐龙尸体会被其他的掠食动物撕碎吞食,它的骨骼很小很难保存到现在。

在陷坑中发现多只相同种类的恐龙,可使古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恐龙的生长阶段和年龄,它们大量生存在野生环境中。这项发现有助于填补侏罗纪中期至末期的化石空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