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启动

昨天,记者从我市考古部门获悉,唐子城遗址考古工作已经启动,正在探寻藏在地下的千年历史信息。9月初,省文物局在扬召开《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计划》论证会,原则通过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计划。会上确定,未来扬州考古以子城为重点,在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二十年的工作规划。
今明两年唐子城遗址考古重点?
发掘南门、城墙西北拐角等遗址
扬州城遗址为目前国内沿革历史较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遗址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纳入大遗址保护名录,2010年,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为继续揭示扬州城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扬州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扬州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下去并永续利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局组成的江苏扬州唐城考古队进一步开展有关扬州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未来几年,扬州的考古工作将以唐子城为重点。
如今,唐子城遗址考古工作已经启动。据介绍,今明两年,考古人员将利用秋冬季地表植被枯黄的时候展开工作,主要是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并发掘唐子城南门遗址、城墙西北拐角等遗址。据悉,子城墙的发掘,可确定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六朝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唐子城、宋堡城的沿革。
考古专家表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以及从保护遗址的角度来看,急需开展的发掘工作主要有:西华门、东华门、子城南门、东北和西北角楼、衙署等城内大型建筑。考古专家表示,这些地点若不迅速发掘保护,有可能被其上的苗圃、茶园以及现代民居、道路、坟墓损坏、叠压甚至消失。此外,子城十字街西北隅和东南隅、清代城隍庙北部、扬州唐城博物院东侧等处,还有可以钻探和发掘的空间,但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会被迅速破坏的征兆,这些地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保护为主”。
这次唐子城遗址考古历时多久?
也许需要十年,或者更长
1984年至1986年,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南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正是这次考古发掘,开
始逐渐掀开南门遗址的神秘面纱。此后,虽然经历了多次考古发掘,但考古专家介绍,截至目前,仍有一些谜团尚未解决,他们期待有机会继续“探秘”。
这次唐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历时多久?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汪勃告诉记者,北门遗址考古发掘前后经历了十年,而南门遗址耗时更长,因此,唐子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也许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唐子城南缘,目前是崔致远纪念馆。2006年,考古人员曾配合工程建设,对该区域进行过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发掘表明,此处文化层厚度约2.5米左右,遗迹、遗物非常丰富,清理出宋元房屋倒塌堆积和黏土磉墩遗迹,宋、元时期土坑水井8座,唐代砖砌水井一座,六朝至隋代水沟一条,六朝到隋代的房屋基址一座,另外,还清理出不同时期的灰坑数个。在水井、房基和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瓷器、铜器、陶器等生活用具和莲花纹瓦当、戳印“官”字板瓦片、筒瓦、绳纹砖等建筑材料,尤其在唐代早期地层中出土的瓷片、陶片、铜武士俑等珍贵文物和标本在以往的城市考古发掘中很少见。这些文物的出土,也是古人在这里生活留下的痕迹。
据悉,1990年前,考古人员曾对唐子城南门遗址进行过钻探,得知门址周围有两米多厚的砖瓦堆积层,此门或有三个门道,门道长14米,中间门道宽7米,两侧门道宽5米,门道间隔墙厚2.5米;门址内外两侧与城墙相连,城墙厚9米;门址内外两侧凸出城墙,内侧可能设置有马道;门脸包砖,门道内探出3层道路,底层有铺石。
唐子城遗址考古有望解决哪些疑问?
确定正门位置、了解城池变迁等
令诸多考古人员期待的唐子城遗址考古工作终于开始了,那么,这次考古工作有望解决哪些疑问呢?
据考古专家介绍,唐子城保存状态较好,基本未被开发,而且隋唐扬州城的考古工作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关子城的钻探和随工清理解决了城墙位置、范围及部分街道位置,其中,子城南门根据钻探结果推测有三个门洞,表明隋唐扬州城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需要进一步发掘证实并作出保护规划。
唐子城南门遗址位于蜀冈南缘,是唐子城的正门,根据文献记载分析,隋代的江都门和行台门、唐代的中书门、五代杨吴的天兴门,可能都在此。此次可以通过考古工作进行考证,确定准确位置,并有望了解城池的变迁史,古人生活的场景,也为今后绘制更精确的扬州城图纸,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昨天,考古专家表示,目前考古工作刚启动,由于村庄的发展,唐子城南门遗址可能有所损毁,藏于地下的唐子城南门结构到底啥样?唐子城南门遗址的保存现状如何?是否可以再现当时的场景?会不会还有新发现?一系列疑问都需要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一揭晓。本报也将继续予以关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