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墓群考古初步证实曾侯与周朝王室同为姬姓

周朝时候在今随州地区存在数百年之久的曾(随)国,其统治者究竟姓什么?近日,考古专家称,在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发掘的叶家山西周古墓群传出丰富的信息,可初步证实,曾(随)侯姓姬,与周王室同姓。

据悉,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曾国的记载,但有与之时代、地望相吻合的随国的诸多记录。与此相对应的是,从北宋以来,近千年的考古发现中,只见“曾器”,不见“随器”。因此,学者认为,“曾”即是“随”。关于曾(随)侯的姓氏,文献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春秋左传正义》、《国语》等文献称“随国,姬姓。”另一种说法,《元和姓纂》、《路史·国名纪甲》等文献称随侯是炎帝之后,即姜姓。

叶家山西周古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其墓葬形式,完全符合《周礼》相关规定,所出土的器物具有典型的姬周文化特点,如随葬品放在棺椁外的熟土二层台上,与楚墓中随葬品放在头厢中的做法截然不同。另外,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在安陆出土的“安州六器”的铭文中,记载了周昭王伐楚的过程,周昭王的进军路线是从唐国(今随县唐县镇)出发,经厉国(今随县厉山镇)、曾国(今随州城附近)向南推进。唐、厉、曾都积极支持配合,给予后勤保障。说明这几个诸侯国都是“汉东诸姬”,与楚国关系不好。而周昭王伐楚的年代,恰与叶家山墓群的年代大体相当,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介绍,去年底,叶家山西周古墓群刚刚被发现时,曾经有两座古墓遭盗墓分子盗掘,恰恰是古墓姬周文化的特点,避免了文物的损失。原来,盗墓分子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古墓是楚墓,将盗洞直接打到棺椁的头厢部位,结果一无所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