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现古窑遗址 印证宫墙青砖为承德当地烧制

记者9日了解到,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至城关门之间一段坍塌宫墙的施工现场,发现了多块刻有“五窑”字样窑印的青砖,专家分析认为,避暑山庄宫墙所用的大青砖都生产于五窑沟皇家古窑遗址,而不是从外地运来的。这再次证实了五窑沟皇家古窑在修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证了五窑沟皇家古窑遗址珍贵的历史价值。

承德兰义和老人和老伴王枢坤是当地对五窑沟研究最全面的专家,十几年来,对五窑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据兰义和老人介绍,8月22日,他和老伴在避暑山庄丽正门至城关门一段抢修坍塌宫墙的施工现场经过时,发现部分大青砖上刻有“五窑”字样的窑印,约有20多块。这一发现让他感到十分震惊,在他十几年的古窑研究中,在一个区域、一个建筑物上发现这么多相同的窑印,这还是第一次。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兰义和此前的推断,充分说明丽正门至城关门之间的宫墙所用的大青砖都生产于一地,即五窑沟皇家古窑遗址,而不是从外地运来的。

兰义和说,此前“五窑”窑印在两个地方发现过,第一次是在五窑沟皇家古窑遗址,第二次在碧峰寺遗址。然而,此前两次“五窑”窑印的发现,从数量上很少。如今,一次发现这么多“五窑”窑印还是第一次。“这一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五窑沟皇家古窑是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建设需要而产生的理论。”

兰义和告诉记者,避暑山庄宫墙修建时间在相关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但说法不一,均没有准确或清晰的记载。他综合《钦定热河志》(民族师专校定本)、康熙朱批的奏折、《清史稿》等文献的记载认为,避暑山庄宫墙的始建年代应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这两者之间,兰义和倾向于后者。

依据兰义和多年对避暑山庄文化的考察与研究,五窑沟皇家古窑的始建年代与避暑山庄宫墙的始建年代是一致的,都属于当今所称呼的项目施工前的准备时期,或称其为前期工程。由此,兰义和推断带有“五窑”字样窑印的大青砖,应当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用罚两广总督噶理的赃款修建宫墙时使用的,所以这砖一定是当时已经窑火鼎盛的五窑沟皇家古窑所生产的,绝不是从外地运来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