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为何多汉墓 专家:木椁墓墓主人为士大夫级别

昨天,西湖镇蚕桑砖瓦厂的西汉木椁墓考古进程再度深入,外藏椁的考古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开始进行主墓室的考古挖掘。考古专家初步确认,墓主人为士大夫级别。

西汉木椁墓主墓室昨掀开

外藏椁出土了17件陶器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墓室上的楠木椁盖板被掀开,有7根半巨大的楠木被挖出,因为早期遭到盗掘的缘故,挖出的楠木都是断裂的。从旁侧隐约可以看到椁盖板下的棺木,在主墓室东侧出土了汉代木俑和漆笥残件,其他随葬品尚未发现。考古专家介绍,外藏椁出土了17件陶器,这些出土的陶器上面不但有鲜艳的色彩,还有精美的花纹,遗憾的是破损居多。

昨天,西汉木椁墓的考古挖掘进程吸引了一位从事考古工作近30年的文物专家,他叫王勤金,是唐城考古队成立之初的负责人之一。扬州考古为何屡屡发现汉墓?这些汉墓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被发现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对这一系列问题,专家给予了解答。

扬州已经发现汉墓数百座

“那个墓葬一看就是西汉中晚期的。”专家告诉记者,多年从事考古工作,对于各种不同的墓葬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大概的年代,“木椁墓是西汉居多,砖室墓则大多是东汉以后的。”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扬州出土的汉墓大大小小已有几百座之多,这些出土的汉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王侯墓,如高邮的天山汉墓和仪征庙山汉墓;第二类是士大夫墓,这些墓葬大多发现于扬州近郊;第三类是平民墓,规模较小。

根据扬州考古资料统计,扬州地区的两汉墓葬主要分布在扬州郊区的西湖乡、平山乡和城北乡,邗江的杨庙、甘泉、杨寿,仪征北部的刘集、新集等地,高邮的天山等地。其中以广陵城周边的中小墓葬最为丰富。

这些两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扬州出土的漆器代表了西汉时期中国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汉墓居多主要因为墓葬风俗

为什么众多的汉墓都被发现在扬州?而且都是以汉墓群的形式出现?专家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汉代盛行厚葬之风,那时用的木材和随葬品都较好,如常用的楠木就便于保存,历经千年仍不腐烂。因为厚葬,当时的人们非常注重墓室内的防盗及保护措施,因此与其他朝代墓葬相比,发现的汉代墓葬保存也相对完好。汉墓群则是因为大多为家族墓地。

“汉代的墓葬非常讲究,一般都有水。”让考古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在多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中,那些保存完好的漆器出土时仍然如同两千多前年一般鲜艳,因为土壤、气候对墓葬的腐烂程度都会产生影响,而扬州的汉墓大多集中在蜀冈之上,地下水位在某种程度上使墓室形成一种真空状态,这就保护了墓室内的一些随葬品不被腐蚀。

每一个墓葬都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为什么扬州发掘的汉墓都在蜀冈之上,而在扬子津附近则发现了唐代的墓葬?专家解释,从墓葬被发现的地点可以推断出那个朝代的水道及城市变迁过程。从汉墓的分布就可以了解到汉代时长江位于蜀冈之下,因此汉代的墓葬都集中在蜀冈之上;而到了唐代,长江则后退至扬子津一带,因此最南的唐墓被发现在此。而且墓葬大多不会葬在城市里,根据墓葬发现的大致方位可以推断出当时城市的大小和范围。

“每一个墓葬都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信息。”专家认为,汉盛行厚葬,元代多用火葬,唐代盛行砖室墓,而且不同阶层有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式,反映出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

墓葬也可以反映出城市的历史经济发展状况。汉、唐都是扬州的鼎盛时期,当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人们对葬俗的关注,这从扬州出土的汉墓、唐墓的规格居高上可以看出。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