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西汉木椁墓开棺 2000多年前就曾被盗过

昨天,扬州市西湖镇蚕桑砖瓦厂附近发掘出的西汉木椁墓考古工作继续进行,在外藏椁又发掘出了一些釉陶器和漆案碎片。而备受关注的主墓室10余块表面断裂楠木木椁板,已经有7块木椁板附有的黑色积炭层被清理出来。在清理出第7块北首断木时,专家经过仔细勘测,初步确定主墓室棺木就在剩下未清理的楠木木椁板下方,如果一切情况正常,这座扬州10年来出土最大的一座西汉木椁墓有望在今天开棺,届时一切谜团都将揭晓。

■现场直击

7块楠木木椁板重达数吨

昨天下午4点左右,考古工作人员开始清理主墓室10余块表面附有黑色积炭层的楠木木椁板。由于楠木木椁板年代久远,大部分已不堪重负折断成两截。因此,考古工作人员从主墓室最东边北首第一块木椁板着手,用绳索系在断板上拉出地坑。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没料到这些楠木的重量,5人牵拉时木椁板居然纹丝不动。后来加派到了14人,木椁板在巨大的牵引下开始移位,但绳索却被拉断了,工作人员只好找出更结实的绳索牵拉。

10分钟左右,第一块楠木木椁板终于“上岸”。市考古队发掘墓葬组组长薛炳宏经过测量了解,这块木椁板长2.4米,宽0.46米,重量初步估算要达到半吨。1个小时左右,7块半截木椁板全部被拉上“岸”。一参与牵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一块半吨来算,这七块重量要达到3—4吨。据专家介绍,楠木木椁板如此之重,可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出土漆器要泡在水里“保鲜”

昨天,外藏椁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仍不断地发现宝贝,相继发掘出漆器和陶器。记者在现场看到,坑内错落散乱的楠木板被工作人员一一清理出来。在清理的过程中,记者也看到了不少陶罐器具,不过,它们大部分已经成为碎片。此外,记者也在坑内看到了不少漆案碎片,由于担心裸露在外,防止其色泽进一步恶化,考古专家吩咐工作人员用纸遮盖起来。

据了解,漆案不能与空气长期“亲密接触”,很多出土漆器甚至要泡在水里“保鲜”,所以考古工作人员在漆器出土时都显得十分小心,起码要用宣纸包上,防止与空气产生化学反应。

■墓主猜测

夫妻合葬还是单人葬今揭晓

市考古队队长李久海告诉记者,这些楠木木椁板由于年代久远,根本已经看不出年轮,不过从整个“体形”来看,肯定是有一定的“岁数”。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墓主人的身份至少是士大夫,而且级别可能更高。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清理出第7块北首木椁板时,专家经过仔细勘测,初步确定主墓室棺木就在剩下未清理的楠木木椁板下方。

至于该座汉墓究竟是属于单人葬还是夫妻合葬?李队长表示现在一切都不能确定,要等开棺后才能最终确定。

■出土文物

2000多年前此墓就被盗过

当考古队员清理出7块半截木椁板时,由于天色已晚,清理工作只能暂时告一段落。如果一切情况正常,备受关注的开棺将推迟到今天进行。对于已经出土的如汉代木俑、漆器、陶器等文物,市考古队专家一致表示鉴定工作正在进行,现在文物价值究竟有多高还不好说。

不过,对于这座西汉墓葬,市考古队发掘墓葬组组长薛炳宏表示,从墓洞情况来看,盗墓者熟悉该墓的位置和结构,直接从外藏椁处下手,现在初步看来,这座西汉墓葬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盗过。由于椁盖板尚未全部打开,棺木也未全部现身,墓葬有无随葬品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挖掘花絮

主墓室惊现西汉“钢钱币”?

昨天下午,在清理出第7块半截木椁板后,考古人员清除板下部分淤泥时,发现一枚“钱币”,引起现场一片轰动,因为这个圆形钱币造型奇特,质材看起来像是钢质的,难道这是西汉的“钢钱币”?

最终,经过考古专家的现场鉴定,初步认定为这是一个现代零件,很可能是挖土机在这一带取土时掉入土中的零件。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