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宋代双室墓墓主身份确定:竟是苏东坡老乡

彭山县皇陵乡正华村发现宋代双室古墓惊动省文物考古界后,文物专家又在古墓发掘现场的过道旁,发现一高约0.8米、宽约0.5米、厚约0.14米的“墓志铭”。墓主身份渐渐浮出水面。

误将地契碑刻当作墓志铭

由于该墓志铭是采用本地红石岩雕刻,在潮湿的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志铭正面的下部约2公分处,出现了严重的剥离层,如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清理,这座宋代古墓墓主的身份将无法正确认定。

8月31日上午,彭山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这一墓志铭进行了认真清理。经过近4个小时的整理,红石岩墓碑上的雕刻铭文终于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认真细看,只见碑文的雕刻行文完全与现代的行文格式大相径庭,别具时代烙印。

一是全文采用标准的北宋楷体文字,从右往左竖立行文。二是整个行文一行正书雕刻,另一行倒书雕刻。“这是宋代碑文雕刻的主要特征。”专家说。三是从整个碑文表述来看,墓碑并不是考古专家们所期盼的“墓志铭”,而是墓主购买墓地的地契内容铭文。

墓主是苏东坡老乡

铭文显示:“维熙宁正月十日有眉州眉山县忠孝乡崇道里役故亡人候奉古同妻室程氏大娘相地协吉宜於彭山县灵关乡犍牂里安厝宅兆”。

据考证,“维”是行文开头字,“熙宁正月十日”应属北宋太祖的笫六代孙神宗皇帝赵顼,即1068年,距今已有940余年了。史料记载,北宋年间已有眉州、眉山县一说,显然墓主就是眉山县忠孝乡崇道里人,而北宋时期的眉山县忠孝乡又在今天东坡区的何处?崇道里相似于现在的村、场,它们又在何处?记者查阅了眉山县宋代诸多资料和现代资料均不知其解。

“役故亡人”应指男墓主,而买墓地的则是男墓主的妻子“妻室程氏大娘”,由此可见,男墓主姓程,而程氏大娘这一称谓也随之表明了墓主的社会地位、姓氏、年龄。程氏夫妻的双室墓地选择了彭山县灵关乡犍牂里,也就是现在的正华村八社。“牂”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显示了千年前彭山县的优美自然环境。

“安厝宅兆谨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买得前件墓田周流一倾东至青龙南至朱雀西至白虎北至玄武上至仓天下至黄泉丘丞墓伯封步界。”从这段铭文显示出了浓厚的民风民俗安厝文化,以及土地使用、买卖由来已久。

从整个地契铭文显示,墓主的寿龄不会低于45岁。既称大娘,理论上应是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照此推断,墓主夫妻应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孙子真宗皇帝时期所生,其间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三个朝代,在忠孝乡崇道里也应是德高望重了吧!

苏东坡的母亲姓程,不知是否与这位程姓墓主有“牵扯”,极便没有,苏东坡也应算作小老乡了。

安葬礼仪可见一斑

“将军亭长收付河伯今共为信契财地交相分付工匠修营安厝已后永保休吉”。将军亭长是北宋年间武将中的最低一级,相似于现今的公安派出所所长。而程氏大娘在买墓地时,是请了将军亭长作见证人,暗示买卖双方不得反悔。

“保人张陆李定庆知见人”。北宋年间的亭长设置和现在的乡镇大小、设置人员的多少完全一致。北宋时的大乡设将军亭长两名,小乡设一名,由此可见彭山北宋年间的灵关乡是一个大乡镇,亭长叫张陆、李定庆。

“书契人石功曹读契人金主簿”。北宋年间彭山的民间民风民俗安葬形式的礼仪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