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出水日期再延2个月 确保其不散架

前天,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上宣布,如果不出现意外的气象影响,“南海一号”打捞工程有望在2个月后全部完工。众人期盼的沉船出水时间比原先预期整整晚了近2个月。

记者采访广东文化厅获悉,由于前一阶段当地不断有台风大雨等恶劣气候影响,致使整个时间表被推迟。加之打捞过程中根据水下作业出现的新情况,方案也在随时进行细微调整,以确保古船不会因为折腾而散架。

目前,用于整体打捞古沉船的钢沉井已被压放到位。近日经潜水员下水确认,将整个古船包裹起来的沉井首尾已分别入泥11.5米和11.6米,达到工程预期要求。他表示,按照工程进度,随后将开始底托梁安装。工程人员制定了三种施工方案,并准备根据第一根底托梁的穿插情况,适时选择最佳的一种。

2006年6月17日,国家文物局通过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整体打捞”方案即将沉船及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一个钢制沉井内,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专为“南海一号”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中,这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次创举,在全球亦为首创。

丁平生分析了整体打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由于这次打捞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钢沉井的沉放和底托梁的穿引、钢沉井起吊这几个关键步骤,为了确保整体打捞工作安全可靠,广州打捞局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进行承载力计算、沉井总体结构的应力计算、沉井沉放静压力的计算、沉井底托梁拖拉力计算、起吊钢沉井的结构受力计算等工作。10月沉船被安全打捞出水后,不会立即打开沉井。沉船正式露面,还要等进一步方案出台。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