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山国战国墓群发掘结束 出土文物精美丰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精美陶器。刘连强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青铜剑和箭头。 陈林 摄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1日透露,中山国古城遗址考古项目张杨村战国墓群野外发掘已正式结束,12座墓葬共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122件。其中带钩8件,样式丰富、做工精致,较为罕见。

21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办公室,张杨村战国墓群考古队队长刘连强小心翼翼地将已包好的带钩取出,一件件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记者看到,带钩样式丰富、做工精致,部分器表有鎏金、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等装饰,表面光滑,色彩艳丽。刘连强介绍,在战国墓经常会出土带钩,但样式如此丰富、工艺精细的带钩相对罕见。

据了解,此次出土的带钩共有铜、铁、玉三种,其中铜带钩6件,铁、玉带钩各1件,在战国墓出土铁带钩也相对少见。

此前,一把长45厘米、宽4.3厘米的青铜剑从10号墓中被完整发掘出来。整把剑保存完好,剑身上淡绿的铜锈也未能遮挡剑气的寒光。此外,在该墓中还出土了8个古代射箭的铜箭头,考古队员初步推测墓葬的主人是战国时期的武士。

据刘连强介绍,目前发掘的122件文物中,按质地分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多种。其中在11号墓距离地表4米左右的墓葬东侧,有一个长1.3米、高0.7米的壁龛,里边整齐地出土了12件保存基本完好的陶器,包括鼎、豆、壶、盘、匜、鸭尊等6种器形,部分器表磨光,有卷云纹、波折纹、三角纹等装饰。刘连强表示,出土这么多精美丰富的文物,墓葬位于中山王陵以南一公里,初步推断墓主人应该是中山国人,应该还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中山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专家在这一带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古中山国的王陵,在王陵附近发现城墙遗址,认为该处遗址是古中山国的国都,并发掘发现大量珍贵文物。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